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20630慈悲濟世共生息
In Giving, We Grow in Blessing and Wisdom
菩薩度眾無國界
慈悲濟世共生息
乘願再來鋪大道
福慧具足修好緣
「慈」是智慧,「悲」是造福——同樣生在人間,看見別人苦,我心與眾生共生息,這就是「人傷我痛、人苦我悲」。
拜科技發達,我們有因緣可以見苦知福,要起恭敬心,感恩遙遠地方的那一群苦難人,現苦相來教育我們;既然看見了,就要趕緊回報,思索如何幫助他們,這叫做「菩薩回向」。
師父常常叮嚀,要盤點自我生命價值,把握今生此世,善用生命多造福。
要知道,「福」不是理所當然,此生有福,是因為過去生種下很飽滿的種子;「因」已經種下了,所以今生今世才能享「福報」。
知因緣福報,知道自己有福,看見他人受苦報與業報,就要趕緊付出;有因緣回報苦難人,分分己獲,所做的都是為來生來世累積福緣。
自我造福,福因福緣具足,就會有很多的好因緣,讓我們生生世世遇佛法,來生來世有智慧,相信未來會比今生更有福。
開大道,啟佛性、利益眾生
「慈」是慈悲,「濟」是濟世——慈悲濟世,就是回歸佛陀對我們的教育,啟發人人本具有的佛性與慈悲。
慈濟人身穿「藍天白雲」志工服,身體力行在人間付出,「已度」要度「當度」——面對有緣的眾生,除了給予幫助,還要向他們說法,帶動人人願意穿起志工背心、學習菩薩道。
人間菩薩入人群、度眾生,除了教人理解佛法宗旨、站對人生方向,更要接引眾生行菩薩道、利益眾生,步步向前,踏出一條正向不偏的人生軌道。
師父常常在談話結束前,祝福大家「福慧雙修」,意思就是教大家:修福一定要修慧,才能福慧齊全。
「福」與「慧」要如何修?見苦知福,付出造福;修好緣,才能得福慧。
想要福慧雙修,唯有法入心、身體力行,做出去、回向回來,慧命、福德才能同步增長;否則,只是誦經而沒有行經,這一條菩薩道要由誰來開?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菩薩道,唯有自己開。開路的人,要鋪「獨善其身」的小路,還是「兼利他人」的大道?三乘法——小乘法、中乘法、大乘法,師父就算是鋪田埂路,也要開大道,利益眾生。
佛陀教育我們:重視因緣,行菩薩道,把握時間,對事、對人付出。
慈濟人都是人間菩薩,要把握時間修福、修智慧,將我們的心修好——煩惱無明要消滅,造福人群要增長,相信再來人間,就是行菩薩道的心願,而不是受苦報而來。
乘願再來人間,就是「發願」,因為人間才有苦難眾生可以度,人間才能發揮生命價值。
(整理/洪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