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少欲去貪 淨己佛土

0觀看次
A- A+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


20160314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1130集

少欲者去貪染,厭生死出三界,
雖獨善聲聞事,實自淨己佛土,
非唯隱大顯小,並入外道群中,
無餘長時無間,敬重修合和愛。

「少欲者去貪染,厭生死出三界」,這是小乘修行者所受持的。「去貪染」,修行就要少欲無貪、無染著;但是小乘者只為了厭生死、出三界,他只修在少欲去貪著,「雖獨善聲聞事,實自淨己佛土」。

「老實修行就是我的本分事,只求不必再來六道輪迴,自然我就能出三界。」這是獨善其身的聲聞,他以為修行是自淨己佛土,只是清淨自己真如不受污染。

其實,若沒有走入大乘體會人間種種道理,又怎能超越、體會宇宙萬物的道理呢?所以,修行必定要少欲去貪著,不是獨善其身,只求厭生死出三界,不是自淨自己的心靈世界而已;重要的是要打開心胸,投入人群中救度眾生。

在僧團中,已發大心、修大乘的聲聞,「非唯隱大顯小,並入外道群中」。因為他們內祕菩薩行,外現是聲聞,有時候也能入外道教去。因為他們道心堅定,能與外道論道理,也能度化外道邪知見的眾生。

就如彌多羅尼子,他向佛請求要去很剛強的外道地方,去度化他們。佛陀擔心若他被打、被傷害生命,但彌多羅尼子說:「我很感恩,若是在那地方了脫今生的因緣,今生的果報,我要向他們感恩。」佛陀聽了安心、歡喜。

富樓那去到那個地方一段時間,他用比丘的身形入人群中去。看到有人生病了,他通達醫方,對症下藥,病患身體得癒;若看到貧窮苦難人,他趕緊到外鄉托缽,討資糧來幫助這些人。看到有人為生死煩惱所苦,他為他們說法,說因緣果報觀,講「四諦法」等等,使那些外道教剛強的心被降伏下來了,也發心願意修行。他將這些要修行的人,一批批送回佛的僧團中,受佛剃度出家了。

這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只在僧眾中放下他的身段,與大家「同事」度,在比丘群中現聲聞身,與大家一起生活。若是出去,就是菩薩比丘相,能夠隨機現身說法。不只隱大顯小,還能縮小自己,隱去他已行菩薩道的身段,入外道群中去度化,整個村莊都正知、正見,信佛了。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回來就是和眾,出去就是入群。入群眾中不受群眾的煩惱、無明影響他的心,這是修行者正確的觀念,以及正修行的風度。他所修的行,無餘修、長時修、無間修、尊重修,合和的愛,這就是修大乘行者,人人要向他看齊。
(整理/釋德清、明漠)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