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無藩籬穩人心

0觀看次
A- A+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20511愛無藩籬穩人心
Love: The Beauty of Humanity

愛無藩籬穩人心
救拔苦難啟悲門
募集眾善明方向
歡喜付出得輕安

宗教不同,能夠彼此尊重,那就是愛。愛就是和氣,和和氣氣的把人性之愛會合起來,為苦難人付出,是世間禮節之愛,也是人性之美。

來自不同國度的慈濟人,會合在波蘭,雖然語言不同,但是展開雙手,用愛撫慰烏克蘭難民的心,讓他們在人間不孤單。

大慈與大悲 救度苦難心靈

烏克蘭志工也很用心,在音樂會中(慈濟華沙慈善音樂會)唱著〈一家人〉,要回報慈濟,感恩慈濟到那裡關心、幫助他們。「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所以要相親、相愛;人若有愛,那個國家就沒有戰亂,就會富有愛心。

我常常這樣比,右手(四指合併)是一個「人」;左手(四指合併)是一個「人」,雙手合起來大拇指靠在「一」起,放在胸前就是「一念心」;如果放在口上方,就是「合」。「合」與「心」,就是「合心」。

只要能合心,即使是不同國度、語言,大家的心能相通,「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態度自然和善,也會很快樂。這首〈一家人〉讓他們心寬,在苦難中看見愛,所以音樂會所顯現出來的音律之美,就是人性之愛。

道理就是真諦,所以基督教、天主教講博愛;回教是仁愛;佛法有慈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很開闊、無分別的大愛。

我們不忍眾生受苦難,即使是不同的宗教,因為他有苦,所以我們開啟悲門——人傷我痛,人苦我悲;我們啟開慈——無緣大慈,不管是否跟我們有緣,是否認識我們,他們接觸到我們,心就能歡喜自在。大慈,能穩定人心;大悲,是救拔苦難,這是我們要發揮的佛法精神。

結好因好緣 日後輕安自在

平安的人,當愛心被啟發了,也會設法為苦難人付出,慈濟就是其中之一。慈濟人到波蘭,親手遍布愛的能量。無法親自做到的,就與其他人道團體合作,把物資託付或是捐給他們,給予他們足夠的力量走到前線。

這就是「人之道」,要付出,必須有正確的方向,所以我們呼籲要會合愛的能量。這不只是募錢,而是要啟發人心,讓人人知道為什麼要捐錢?讓大家知道,天下有這樣的苦難,是因為人迷失了愛的方向,所以我們要教育人人,有人需要幫助,就要起一念助人的心,也為自己的生命價值而付出。

日後,他會記得,「那時候,我也有參加『竹筒歲月』。」「那時候,有人在勸募,我也有付出一張鈔票或一個銅板。」他可以在自己的生命中盤點,哪怕是一小點,也有自己的一分力量,或者是發大心、立大願,都讓自己生命的記憶更有光。

盤點生命,如果覺得很歡喜,就是輕安自在,在佛法來說,則是好因、好緣。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天,也能覺得很輕安縹緲,不會擔心自己曾經對不起人,沒有後顧之憂。

(整理/魏玉縣)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