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智化導入清流

0觀看次
A- A+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20507悲智化導入清流
Bringing Out People's Potential to Do Good

法水浸潤生覺悟
善惡拔河修好緣
鍥而不捨菩薩道
悲智化導入清流

一個人的心若是沒有迷失,能以法水滋潤,就會覺悟。可是凡夫的心,好像在汙水裏載浮載沈,而且愈游愈往下沈,就像陷入汙泥,在水窪裏一直下沈,想要解救他們也不容易。

從善如流 捨無明煩惱

凡夫若是遇到惡的因緣,好人跟他說話是聽不進去的;若稍有一點因緣可以得度,卻又出現很多的逆境。這就是師父經常在說的「善惡拔河」,善與惡在相互拉扯。

人人都有一念清淨心,宛如一滴清水,只要能聚集起來,也就是「做好事不能少我一個人」;即使曾經吸毒而入獄的人,人生不怕犯錯,就怕不能改過。因此我們的心,平時就要篤定方向而不偏差。

師父經常手指一比,所指出的就是「方向」。只要看準方向身體力行走過去,走在菩薩道上的心地風光,可以自我回向——做了助人的好事之後,是不是很歡喜呢?捨得很歡喜,因為捨去貪欲的煩惱,成長了智慧,這叫做「輕安自在」。

因此,學佛並不是在向外求,而是懂得捨去「惡」念,從「善」如流。師父所講的佛法,只是想盡辦法讓大家捨去不好的習氣,捨去無明煩惱。

善巧度眾 身心無倦勤

臺中一位志工全心投入環保,陪伴許多更生人找回人生的方向,迷途知返。如何讓人在見到好人時生起歡喜心,學習做好事;或者我們知道要做好事,別人看見了也願意一起做。只要一舉手、一動足,心心念念都是「好」的,就能成就一切的好人、好事,轉汙為淨,這就叫做菩薩生生世世累積度眾生。我相信大家都能做得到。

我們的大腦神經要活用,不要讓它一直休息。所以可以去做好事,找好人一起來做好事。我們還是凡夫,雖然不是人人都是好人,卻可以找機會邀約,以善巧方便的話語度化他們,讓他們也成為好人,一起來做好事,這叫做「菩薩行」。師父認為,這樣做就對了,你們要繼續「一生無量」。

因車禍受傷而導致不良於行的照顧戶,在志工的鼓勵下成為環保志工,二十年來除了改變暴躁的脾氣,更發揮了生命的良能。所以轉化個人的煩惱、家庭的紛爭,志工菩薩將他度進來慈濟團體,讓他有事做,既也不會失憶,白天做了很有意義的事,不但心裏很快樂,晚上也會很好睡。

真正的菩薩是不休息的,若是休息,菩薩道就會中斷。即使沒有出門,還是可以拿起手機,用手指輕輕一點,分享訊息,邀請他人觀賞大愛電視節目,或推廣素食。若是人人能夠茹素,是發揮真正的愛心。

佛陀來人間度化眾生,「眾生」除了指人類的生命,也包含其他動物。請大家培養「好生之德」,重視所有眾生的生命,尊重他們生存的權利,這才是智慧。

總而言之,我們要善用時間,也要把握因緣發揮良能,見到人就說好話,接引人人進入慈濟做好事,慈濟就是一條「菩薩道」。

(整理/明學)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