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陳榮欽
生活中總有這樣的情況──與己有緣的人,所說所做我們都認為是對的;無緣的人,所說所做的就都不合己意。對與不對,若只憑自己的立場去做判斷,彼此間就會起衝突,甚至有了不好的傳言,進而演變成搬弄是非,而惡口、妄言、綺語、兩舌都是起於是非之間。
學佛必定要學得真,對於人和事,我們要用心分析,自然就不會是非不分,而造成口頭上的四大惡業。有人會覺得「那我就不要惡口,凡事都說好聽一點。」不想給對方諫言,這也不對!「不對是你的事,我做好人,我說好話」,這又缺乏道德勇氣,容易使人一錯再錯,且變成他造惡,好像也有人支持他。
惡口、妄言是不對的,傳話、說壞話也都不對,這些大家都會比較警惕,但是綺語、兩舌就容易疏忽了。綺語,就是裝飾過的好話。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只是一味地說好聽的話,事事奉承應酬,沒有一句是真實話,這種人的內心肯定缺乏仁德。
兩舌也不對。人的感情大多靠語言溝通,有時這個人對那個人不滿,難免會表達在口頭上,對方沒聽到、不知情也就罷了。然處於中間的人,卻將這些埋怨的話,加油添醋說給對方聽;對方聽了不平衡,又會再吐露不滿另一方的言詞,而中間的人又再將這些話傳回去。
就這樣「兩個舌頭」,一個在東一個在西,互相挑撥離間,讓雙方感情起衝突,這就是造口業。這些口業都會造成禍端,所以真偽善惡要分明;開口動舌更要用心謹慎,輕輕一動舌,很容易就造成彼此的傷害,所以我們要很注意。
祥和的人間,最怕的就是說一些沒有用的話,搬弄是是非非或者暗箭傷人,這種口頭中傷很難療治,所以我們不要去傷害別人,當然也不要輕易接受別人的傷害。
不要隨自己的好惡論長說短。因為我們還是凡夫,站在不同的立場,接觸到不同的因緣,有時候認為好的,不一定是真好;說不定與我們的緣比較不好的人,明明他說的是好事,我們卻將它當成壞事,這也不對。應該要生起平常心,學佛要盡量結好緣,去除好惡的分別,不要隨著自己的心意去論斷別人,應該要時時自我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