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顧根愛循環

0觀看次
A- A+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20215慈善顧根愛循環
Creating a Cycle of Love by Giving Back

受助爭氣不失志
慈善顧根護幼苗
如稻成米益人間
付出共榮愛循環

人間有慈濟,處處有溫情。慈濟人猶如「人間菩薩」般,總是對那一群與我們非親非故的困苦家庭,伸出援手。

拔苦援助 飲水思源存感恩

在花蓮卓溪鄉,有一戶鄕親很辛苦,三十多人要擠在二十坪的空間。慈濟人去關懷,清楚了解家庭實際的狀況。這個家庭生了十個孩子,爸爸打零工維生。來自臺北、臺南、高雄等地的慈濟志工,跨區協助修繕老屋,讓他們能在年前入住。

還有慈濟志工秦坤琳飲水思源,現身說法感恩慈濟的故事。三十多年前,他的家庭在慈濟人的關心下,度過困難。他現在已經大學畢業,同時事業有成。他沒有忘掉慈濟,發心以愛回饋社會,成為手心向下的人,更發願精進做慈濟。這就是愛的循環,最美好的人生。

有些家庭窮困,手足多,或者父母因病苦,雖然很努力,但是無法養家。在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現在成功了,願意回饋人間,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成功。

曾經受幫助的人,經過努力而成功,這是最爭氣、有能力的人,很了不起的人生,這樣勵志的故事,可以現身說法,告訴大家人不可以失志。

假如事業成功有錢有名有利,認為世間的苦難,與自己無關,只是一心要賺錢,想要顯耀成功,沒有想要去尋「根」,沒有想到小時候因為有受幫助的「根」源,現在才可以成為一棵大樹,可以開花結果。

現在可以累積纍纍的種子,很有分量的資源,應該還要再回饋給社會,讓粒粒種子落地再生根,讓人間能「伸根」、茂盛,這才是共榮,有福共享,這樣才是「富有人」,真正地造福人間。就像在造林的人,好好整地讓土地乾淨,把種子趕快撒播,讓這片土地綠意盎然、茂盛起來。

名稱各異 發揮良能益人間

就如種稻田一樣,稻子撒下去,會發芽長成秧苗,秧苗成為稻子,稻子結穗叫做稻穀,稻穀脫殼叫做米。這就是一項東西多種名稱的蛻變,隨著時間成長,真正發育到可供應給人間,是需要經歷過多種名稱不同階段。

也像人的成長一樣,從嬰兒、小孩子、青少年、中年人,到老年人,各有各的過程和名稱,但是最重要的是能利益他人。如稻穀變成米粒,米粒煮成米飯後,人吃飯才能飽,才能獲得營養,這就是有利用的價值。

稻穀沒脫殼不能吃,稻穀的過去是稻穗,這是無法填飽肚子,要經過時間、人力,大地法則,一段一段地蛻變成米、飯,才能有功用。

日常生活中,心要很細膩。「一念無明生三細」,這是很細膩去覺察,人的心、意識如何動作。佛陀來人間教導我們四諦、十二因緣的道理,人生如何能夠最有價值的利用,要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就是大家修行、生活的方法。

(整理/郭玫君)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