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20208悲心鋪路步踏實
Walking the Path of Compassion Firmly and Unwaveringly
不捨暗角別離苦
悲心鋪路步踏實
微光常伴暖人間
慈善普及遍全球
我一直都說「過秒關」,秒不斷地過去,秒秒平安、累積人生的方向。時間就如在走路,一秒進一步、再進一步,步步踏實在分分秒秒,這叫做「進步」。所以時間累積一切,學業、事業、志業都隨著分秒成就。
回首來時 首例醫療個案
從一九六六年開始,那時某種因緣,讓我留在花蓮。那一幕幕的歷史、人物、事,三個婦女、三十個會員緊湊而來,有了那一念決心,就這樣開始做起慈善。
回顧個案盧丹桂,貧窮病苦的婦女,患有青光眼,是慈濟首例醫療個案。她的先生是小工人,晚上要熬夜,下班時順便一早在市場,買兩顆高麗菜帶回家,然後去睡覺。盧丹桂的眼睛看不到,摸啊摸到高麗菜,開心得把它通通都煮掉。五個孩子看到高麗菜很開心,一下子就把它吃完,等到先生醒來,太太也是很歡喜地說:「我為你留一些菜,高麗菜,孩子吃得很歡喜。」
本來她要把孩子吃得開心的訊息給先生,也讓先生歡喜一下,沒想到先生聽了反而很生氣,嚴厲罵了掉頭就走。她覺得自己很沒有用,無法持家幫助先生,就上吊往生。
莫輕微光 建立訪視複查
那個時代裡,許多故事都起於很小的事情。盧丹桂為了兩顆小小的高麗菜,讓一個家庭五個孩子失去母親。所以不要輕視起因,哪怕如螞蟻般的小事,「火金姑」極微的光,也能給予他希望。
過去曾經幫助過他們,沒想到停了生活補助,就發生這樣的事情,感覺很愧疚,所以後來訂定「個案複查」制度。鄰近的慈濟人救濟個案後,要定期追蹤照顧戶的生活概況,繼續不斷地去關懷、照顧,最少三個月一定要去複查一次。
現在看到慈濟人很積極,持續不斷追蹤個案,常常到個案家裡聊聊天,了解他們的生活過程,陪伴他們,一直到孩子長大,都會建立很深的感情。人世間需要的就是這一分情,就如一滴滴的水,可以滋潤大地,讓大地有生機。假如少了那一分情、那一點的滋潤,那一片土地也許就乾枯,毫無生機。
把握時間 師徒同心傳法
要把握分秒不空過,多少道理都是在分秒間想通,道就會開得很廣很遠,路就能走很久。剛剛說的那樣小人物的遭遇、微末的故事,引起我下定決心要如何做慈善?方向要如何走?慈善如何鋪路?一直到現在。
四大志業裡,慈善已普及全球,這幾天聽到國際慈濟人拜年,同時聽到當地國家的慈濟人在做什麼。聽他們的分享,回想過去,的確很多事不可思議。
這就是佛陀二千多年前說的:「一念三千世界!」同樣在這一顆地球,有這麼多的慈濟人,在他們的僑居地,用本土的生態,展現出不同形態的慈善力量。感恩現在的科技,更感恩有志一同的慈濟人,大家師徒同心、同志願。
(整理/王瀅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