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時光,勤行善利

0觀看次
A- A+

攝影/楊國華

常說分秒不空過,步步要踏實做,時間的流逝代表生命的縮短,而且人生無常,歲月不待,我們應好好利用時間。

佛世時代有四位兄弟都是婆羅門教徒,他們精進修持也都具足神通。有一天,他們聚在一起談論生死大限時,發現四人將會在同一時間死去;但他們很有自信,認為有能力逃脫這大限的來臨。於是各自計議,一位說:「只要我飛上須彌山頂,躲在兩座山間,既看不到天也踏不到地,這樣就可逃脫。」另一位說:「我升到虛空上去,不受他物的抬舉也可免難。」第三位說:「我想潛到海底去,海闊水遼,無常之神便奈何不了我。」最後一位說:「我要到喧鬧人多的城市裡,無常鬼找不到我,自會去找別人。」

主意既定,他們就辭別了國王,又說:「七天後我們會回來,然後便可長命百歲。」但七日過後,大臣卻來報:「那四兄弟之中的一位無故暴死於城中。」國王聽了既傷心又迷惑,於是請教佛陀,說:「這四兄弟皆具足神通,已知曉自己生命的長短,何以仍無法逃脫死亡?現在死了一位,其他三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佛陀便開示道,在人世間,隨著日月的流轉,有生、老、病、死這四件事是無法逃避的:一,投生何處並不是自己能選擇的,而是依自己前世所種下的業因而生,這種必然性一般凡夫難以逃脫。二,凡是生物,生存在這世間就有成長,小嬰兒由幼年而青少年、中年,進而邁入老年,除非因個人的意外,否則任何人都不能逃離這成長的過程。三,老病的必然,人會老,器官會漸漸衰退,因而減滅功能,這也是必然之事。第四,在器官頹廢到極限時,死亡便隨著諸緣的聚合而發生。

人生這四種必然的現象,在日月沉浮、時光的流逝中,任何人都必然會經歷。然而這並不是要教人消極,相反地是要我們積極把握時間,善用良能與人結善緣,勤行善利。

學佛就是要學會把握、運用我們這一期生命,讓生命發揮最崇高的價值,顯現生命應有的意義。人生有兩件事,行善與行孝都不能等。若能從行善行孝做起,守持「善用時光,勤行善利」,如此日日累積,便能成就人生的真意義。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