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生命歸向善

0觀看次
A- A+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11029盤點生命歸向善
Living a Life of Kindness

福從做中得歡喜
濟貧教富聚法糧
盤點生命歸向善
皈依三寶信願行

看到菩薩凝聚、發菩薩心、立菩提願力,回來花蓮尋根、研習,一起成就菩薩道,這都是我最歡喜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現在已得人身,聽聞佛法,也能夠身體力行菩薩道,這是人生難能可貴的一件事。

人生目標 為善共行菩薩道

佛教是一個具足智慧的宗教,它不只是宗教,其實是人生的目標。宗,是宗旨,教,是教育,我們的宗旨,是共行菩薩道,這是我們共同接受佛陀的教法。

「福從做中得歡喜」,福,不做不得、自做自得,福就是要自己去做,就如我們的生活,每天要飲食,來補充身體的營養。生命中我們也需要智慧的慧命來引導,佛法就是智慧的慧命資糧;我們選擇佛教、信仰佛法,人人都要很珍惜看重,身體力行,要精進為善,為人間行善道。

大愛鋪路 一生無量遍全球

我很感恩慈濟人,現在全球,哪一個國家有災難,我第一個要問的,就是有沒有慈濟人?當地有慈濟人,就可以及時去救人、就近推動慈善工作。假如說,那裡沒有慈濟人,就要想辦法找因緣走進去,這就是慈濟世界。

現在回想五十五年前,師父要感恩過去那三十位菩薩,跟師父走過來。如今還健在的,只剩下幾位,有的已經八十多歲、九十歲,近百歲了。

師父常常說,慈濟人要記得,最初走出這一條慈濟路的老菩薩,人人要回首感恩他們的過去,從凹凸不平的地,開出了一條路,一直不斷地把路再鋪平,路變成了道,道再擴大,現在已經遍及全球。

慈濟走過來的這一條菩薩大道,真的很不簡單!師父很感恩慈濟人的用心,他們不一定經濟富裕才能做慈濟,貧窮中,他也可以承擔起責任;連很窮困的國家,當地也有慈濟人,也同樣受證,所以叫做「貧中之富」。慈濟一路走過來,愛,不分階級,只要求一念善念,有善心是最富有的人。心富,富有餘去幫助人,這就是最大富的人。

皈依三寶 利他人生不空過

師父最近都跟大家說,要自我「生命盤點」。過去的人生,有錯誤,要及時反省、改過,力行向善的人生。我們的歸向是向善,就是清淨無染,這叫做「皈」,反黑歸白;「依」就是依靠,需要宗教的精神來指引。

佛法的宗旨——行三皈依,「皈依佛」,所以要如法,如規如矩。「皈依法」,要深入經藏,才能成就智慧如海。我們要真正地走入經藏,道理分明了,人生路就不會走偏。過去也許有偏差,佛法能歸正我們的人生,給予社會祥和、家庭和睦。

還要「皈依僧」,統理大眾。佛法,已經二千五百多年,我們現在雖然了解它的宗旨,但是也一定要有人來引導,由誰來引導?這需要有一個形象代表。我們出家為僧,離開小家庭,面對人間大家庭,就有責任來教導大眾,歸向正途,以善法規勸世人不能走錯路,這都是僧侶及宗教家的責任。

人世間,萬法萬物都有它的生機、道理。佛陀覺悟後,知天文、識地理,為我們說法,我們要領受佛陀的智慧,深入經藏,在宗教師的引導下,人人要依教奉行,這就是三皈依。

(整理/明瀛)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