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
20150525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946集
佛陀憐愍大悲誓願,
大雄大力宏慈無量,
如來深知長劫精修,
思惟修法盼佛授記。
佛陀歷劫以來一直用著憐憫心,以大悲誓願,來來回回人間,在眾生中造福,在人群中教育,期待人人接受佛法。不只一生一世,是生生世世無量劫,這是釋迦牟尼佛憐憫大悲的誓願。
僅有大悲,若沒有願力,也難以成行。佛陀的修行,凡夫不是做不到;佛陀在人間做人間事,人間是這麼的苦,佛陀就是這樣投入付出。佛陀修行的過程是這樣,我們修行也同樣如此。
菩薩學佛的精神發弘誓願,到最苦、最急難的地方。不只是行為的投入,其實要從內心很甘願;這一分「甘」,就是很自願,不覺得苦,不覺得驚惶,這就要有大雄大力。
尼泊爾,雖然地震過後,餘震不斷,慈濟人還是腳步穩定,願意再留下來,為當地苦難人去付出,這種大誓願力展現出來,就是大雄大力。不只慈悲,且要「我不怕,我願意投入,懂得提高警覺,用虔誠的心在人群中付出。」這一分大力,就是「宏慈無量」,要用很寬宏的心包容。
雖然各人都有各人的習性,發願去到災區的人,人人都有一分大雄大力,大慈大悲大誓願,發心沒問題,但要能去除習氣並不容易。這群人在那樣的環境,能夠互相包容各自的習氣,彼此之間懂得互相尊重;若不是心寬念純,絕對無法做到,這是「大雄大力宏慈無量」。
佛陀來來回回人間,人群有需要,他就要及時入人群中付出,這就是佛陀的宏願;在無量眾生中,造無量福。包容無量眾生的習氣,了解眾生煩惱、習性,用智慧去感化。感化別人,改變自己,這就是長久累積下來,得以成長慧命。
「如來深知長劫精修」。如來來來回回人間,不斷成就眾生,眾生與他的緣成熟了。佛陀深知,我們也要深知,這個緣應該是長劫精修。過去長劫以來,應該是有緣,所以我們要好好地思惟修。
「思惟修法」,是歷劫以來都在受持,今生此世隨佛修行。現在大家最盼望的,就是佛陀為他們授記。其實我們也很盼望自己好好修行,趕緊發揮這分大慈大悲、大雄大力,真正為人群去付出。
(整理/釋德清、明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