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歲月善永恆

0觀看次
A- A+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10703竹筒歲月善永恆
Keep Our Kindness Everlasting

就地啟善愛無界
戮力同心勤耕耘
眾志成城蓄能量
涓滴匯流湧清泉

天下災難總是偏多,如何去關懷天下呢?

就地取材 自力更生

我們的慈善是無國界,國際間有災、有苦的地方,慈濟人就會到達,每一個國家就地取材,取材完成,就去進行救濟。常常在說,付出就是功德,如此不斷地循環,名稱都是回歸到慈濟。

慈濟已經有五十五年的歷史了,從無到有,從「五」的有,五毛錢開始,一點一滴累積,從「有」開始,哪裡有災難,我們沒有拒絕過,點滴凝聚,匯聚力量,就地把握因緣去做,一直做到一個點、二個點、三個點......開闊成為國際的漣漪。

這種一個點滴滴下去,圓圈圈就能一直擴散、一直擴散出去,是因為慈濟人平常在當地累積起愛的能量,所以能靠自己的力量就地取材做救濟。我都跟慈濟人說,就地取材、自力更生,只是要用慈濟的精神。

付出耕耘 延續大愛

就如岡山這個地方,當初有這麼一大片的土地,有這樣的家族,有那一年、那一人,因緣會合成就了這一個地方,當然,還需要眾人眾志付出,才能將岡山園區經營得這麼好。蘇居士是個企業家,從澳洲歸來,他用心專注,大家合和互協,力量凝聚,成就了岡山慈濟之好。

慈濟人的年紀會越來越大,慈濟人一直在說,共同的一個心願──一直做,做到最後一口氣。因此他們還會考慮到長照問題,期許這個生命永遠都是要長照別人,好願啊!師父期待這個好願能在當地社區真正落實。

說起了慈濟的源頭,最初的那一念心,在五十多年前,那個時候如何匯集、匯集,從那個時代的婆婆媽媽,一直到現在,都是慈濟用時間來培養,看到弟子這麼貼心,分秒都沒有離開法。

師徒之間,慧命是連結著的,師父說哪裡,你們就聽到哪裡,也就走到哪裡;知、識、行,同時並存,我們的慈濟人,無私大愛、付出,付出,耕耘、耕耘,可知道他們付出的人力、物力,需要發揮他們的智慧,慈悲大愛,才能讓這一股力量,一直一直延續。撒播慈濟愛的種子,一粒穀種,可以撒播、耕耘,才能夠收割滿滿的糧食。

堪忍修行 啟發心泉

所以「一」生無量,一念的愛心可以布達到全球,有慈濟人的地方,他們儲蓄了多少愛的能量,他們是用生命做慈濟,這種付出無所求,天天都可以聽到。但是,這是一個大道場,所以慈濟人還要練就好功夫,要堪忍。

常不輕菩薩就是這樣的忍過來,你們如何罵我,如何不了解我,我就是要向你們說「感恩」,因為你們是我的道場,因為我發願要行菩薩道,沒有逆境,就不知道修行要付出多少的力量,這就是我們菩薩修行的道場。

想要向大家說的感恩實在很多,「竹筒歲月現真情,點滴心意成永恆,萬千道侶共一心,捨己為他菩薩行」,這是現在在座者的心,你們也都有做到,這就是慈濟人,「四大志業,遍灑甘霖,八大法印,全球扎根,四無量心,真修實證,八正道行,弘法傳燈」,我這些弟子學問之大,師父說了,大家就把它很有押韻的,這樣做出來了。

感恩菩薩,點滴、點滴匯聚愛的能量,一缸水,供應人人一杯一杯舀去止渴,還要供應更多人,就要整條溪水、河水、池水來供應,重要的是要讓更多人的內心泉水能湧現。

人人能夠法入心,啟發心泉,智慧泉源能不斷湧出,這是讓師父最安慰的。
(整理/蔡惠如)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