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10625學而時覺道乃行
Walking the Path as We Gain Insights from Learning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
貪欲深淵無底洞
定靜生慧心清澄
轉凡為聖真實路
學而時覺道乃行
今日大乾坤的污染,全是因為人的心靈污濁了,貪欲熾盛,因為這一個「貪」字,不顧他人,只為自己滿足欲念,這種欲念就像是無底的坑洞,你如何填它,它永遠都不會滿。
就如我們的口,想一想一輩子幾十年,這一張口吞食了多少動物命,不只是吞下動物命所造的業,為了飼養牛羊雞鴨,過程中還污染了大地,牠們吃掉的糧食量比人類三餐吃的不知多了多少倍。所以說,我們人的嘴巴像個無底洞,一直吞、一直吞,在不知不覺中造作了多少的業,累積了多少的惡。
大哉教育
止貪斷欲,定靜以明德
這一波疫情籠罩全球,隨著冬季即將來臨,還有變種病毒的威脅,疫情恐怕會更惡化。為什麼師父說這波疫情是一個因緣?我一直提起「大哉教育」,現在就是要接受大教育的時刻,我們要從災厄中去思考人生的真理,停、聽、看,停止一直向外貪求的欲念的心思,好好地稍微停下來。
我們的心就好比一池湖水,澄清無波,一如人人本具的清淨本性,一旦起了無明和貪求欲念,清淨本性被這樣的欲念一攪動,原來很清澈的湖水就會變得混濁。
佛陀用「心如明鏡」、「心如湖水」來譬喻,教導我們的心要很定、定靜,就像一面光潔乾淨的鏡子、清澈的湖水。話語很淺白,道理卻是非常深奧,根機好的人,一聽就懂,清楚了,就「有法度」。
儒教也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所以說起來,不管是儒教家、佛教的聖人,講的卻都是同樣一個道理。
很感恩我們生在這個時代,能夠走上過去聖人所體會到的、指出來的明路,如道行動,把這一條路繼續走成平坦康莊的大道,讓我們的心很清,很明、很美。
真實之路
凡夫成聖賢,苦也變甘甜
看到多明尼加慈濟人自去年疫情爆發以來,持續進行紓困發放,還有智利慈濟人捐贈二手電腦給當地的清寒高中生,讓他們停課不停學。這是多麼的真!多麼的善!多麼的美!只要腳踏實地——真實的道路、善的方向,所成就的美,沒有毫釐之差。所以我們循著這條真實之路一路前進,真正地可以轉換成賢、成聖,我們也能夠轉凡夫為聖人,轉苦為甘。
師父常說,慈濟人辛苦喔!弟子們會回說,不會啦,是幸福啊!師父了解大家的付出,說不辛苦是騙人的,是真的精疲力倦,很辛苦的;但是,甘願做、歡喜受,只要是心甘情願去付出,步步踏實、方向正確,自然就會覺得沒有白白走過人生,沒有虧欠自己,當然就感覺幸福、有價值了。
我每天反思,我覺得這輩子沒有虧欠我的生命,在人間的日日、時時、分分、秒秒,都是行在菩薩道上,一生所想的就是「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所以「為佛教,為眾生」。菩薩道就是一條很簡單的人間路,也是一條康莊大道。
各位菩薩,不管你人在哪裡,你們聽到了師父說的道理,只要用心聽、用心學、用心做,就會有心得。「做中學,學中覺」,有學才有覺,我們學什麼呢?學佛道!成就佛道的起點在菩薩,我們現在都已經在菩薩道上了,大家互相勉勵、精進,堅信這是一條安全之道。
(整理╱高怡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