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10606同心防疫共善行
Do Good Deeds Together to Fight the Pandemic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
清淨無爭以明志
立弘誓願濟世間
同心防疫護生命
為善共行造福緣
很感恩,說不完的感恩!大家那一分清凈的心,掌握志向合一的信念,成就了今天的慈濟世界。五十幾年走過來,我一生無求,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步步都沒有偏差,立定四大志業利益天下的方向。
人才培養 傳承法髓
現在讓我掛心的是--人才的培養,現在就要一代傳承一代,開始培養像慈青一樣年輕的人才;將精神理念帶領正確,就像陪伴自己的孩子一樣,在身邊教導指引,讓他方向正確,成為慈濟世界的人才。
所以天天都在呼籲人間菩薩招生,要將人才「箍」進來,還要把慈濟正確的精神理念,代代相傳。要將拉長情,擴大愛,這分覺有情的信念傳承,可以永保慈濟的超然、清高,這是慈濟人的本分事,也是責任。
人到無求品自高,我們有志一同做那分--無所求己身安樂,但有求於在人間付出,發揮生命的價值。大家合和互協利益人間,更要「守志奉道,其道甚大」,這是師父最近一直提醒大家的座右銘。。
守志奉道 利益人群
醫生有醫生的志願,老師有老師的志願,所以要守志。要成為一位好老師,可以教育社會的英才,不能忘記為人師表的志向,這叫做守師志,所以守志奉道,其道甚大,這才是人生的真正價值。
防疫期間,臺北慈院醫護同仁全心力投入守護病患,用生命走入生命,搶救生命,這也叫做守志奉道。同樣的道理,人人各有志願,都隨著自己的志願而選擇科系,邁入社會學以致用、為眾生奉獻,這都是利益人群,為社會付出。
茹素護生 勸善造福
我常常說要「輕安自在」,大愛才能輕安自在,小愛是充滿煩惱。我雖沒有煩惱無明,但是我卻擔憂天下。煩惱跟擔憂是不同,煩惱是無明,只執著自己,不惜虧損別人,利己損他。凡夫也都是執著在人我是非中,這種我行我素的人生就是造業,叫做共業人生。
大家的共業造成了污染,破壞一切器世間,所以災難頻傳,已是非人可擋。很期待人人要茹素,「非素不可」、「非救不可」、「非善不可」,大家多用一點心,聞法後要身體力行,將佛法的智慧,運用在人間行菩薩道,這樣叫做造福人群。
人間菩薩要多招生!我們今天如果跟三個人募心說慈濟,也許只有一人會讚歎,我們總是不灰心,但是要求正知見,讓他了解慈濟、認識慈濟,更期待身體力行。
落實佛法最需要的是信願行,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心,學習逢人說慈濟,好事多說一句,也是培養自己的德,訓練自己的口才;勸人為善,做就對了。
(整理/張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