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為眾生覺有情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10604恆為眾生覺有情
Nourishing People's Hearts with Dharma Water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

恆念導師為佛教
清淨發心覺有情
靜思法水潤眾生
精進互勉菩提林

「我師,我思」,回顧當初出家的時候,我到了戒場,因為沒有皈依的師父,進去又出來。當時我堅持,要皈依的師父應該是永遠活在我的心裡,永遠是「我心,我師」都不分離,所以我要等待著這樣的因緣。

因此,沒有皈依師父,我就只好回花蓮。但是,繼而一想,正好可以先請一部《太虛大師全書》回花蓮好好研讀。就是這樣的因緣,我到了慧日講堂看到師公,心中就篤定了,這是我永恆生命中的導師。從受戒後,出戒場,再回到講堂向師父頂禮,然後就要離開了,跟師父相處的時間很短暫,總是匆匆地來又匆匆地去。皈依時,在師父的引領下,叮囑我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

菩薩覺有情 慈濟人為眾生

現在,我要向大家說:「感恩」,我想要為佛教、為眾生,談何容易。不過,因為有你們,在不同的國度裡,代替我做到了「為眾生」。

每天,從大愛臺一大早的新聞,就可以看到,哪一個國家、哪個地方有苦難人,哪一個國家的慈濟人就會及時湧出,為眾生付出。菩薩叫做覺有情人,菩薩是不請之師、自動自發,來自於心靈的自性佛。

所以,我們人人本具佛性,不忍眾生受苦難。眾生有苦,慈悲的佛在你心中,所以是自性佛、自性法,同時也是自性僧。因為我們是佛法道場,就是要修行,經過自己的發心,發出了那一分清淨心來修行。

靜思如法水 滋潤菩提種子

慈濟是一個道場,靜思是一條法脈。每一天早晨,禮佛之後,我都有一個心願,但願「靜思如法水,滋潤眾生心」——希望眾生的煩惱、無明,能以法水滋潤。哪怕每個人的心地有無明塵埃,而這樣的塵霾,就是因為土地太乾了,我們有靜思法水,能滋潤天下眾生的心地。

期待靜思法脈永遠如淨水一般,時時滋潤眾生的心地;慈濟宗門如大地一樣,培植出眾生的菩提根。所以,我們要在人人的心田,布善種子,讓善的種子,生根在這一片心地裡。

靜思法脈如淨水,慈濟宗門如大地,期待菩提種子,能撒播在每一片心靈大地;有了種子,也要有淨水,當然更需要有陽光,精進就是陽光,而彼此之間互相勉勵,就是一股清流的空氣。

人人是經藏 互勉增長智慧

《無量義經》也是這麼說:「無量法門,悉現在前。」我們的道場是在人群中,每一個人身上都是一部經,從每個人身上的這一部經,增長我們的智慧。所以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勉勵,讓智慧的根,在我們的心田伸展開來,並且深深地植入心地的深處。靜思法脈、慈濟宗門,法要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把我們這一片心地裡種子的根照顧好,更加茁壯。

各位菩薩們,我們要互相勉勵、精進,就像一股空氣清流,影響人人的心地,讓一顆顆種子能萌芽、茁壯。人的生命長短無法知道,不過,我很感恩,讓師父看到了大家的精進。

「為佛教、為眾生」,大家都做出來了,請大家用心走好這條菩提大直道。我們的起點,就是走向菩提道,邊走邊體會,見苦知福;有形的留給別人,無形的智慧,增長自己,大家要很珍惜。

(整理/明萌)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