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惡向善歸寂靜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10418去惡向善歸寂靜
Using Our Bodies to Do Good Deeds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

緣境染著凡夫心
會遇益友共修行
去惡向善歸寂靜
依正二報歷分明

修行,最重要就是要改正習氣;習氣如果沒有改變,如何修行呢?累世的習氣不斷地累積,今生沒有修行,斷除習氣,我們來世再來,會是什樣的人生?是牛、羊、雞、鴨的身體,或者是人的身體?若投生為人,那我們的父母呢?我們的環境呢?將來周圍能成就我們的是善、是惡?這些都是未知數。

改習氣斬雜念 真修行

此生有幸,我們有這麼多善的朋友、法親一起修行,大家互相勉勵,彼此提醒,我們要發心立願,要改變自己,放下我執。修行,最後到達的境界就是「寂靜法」;寂靜,無染著,回歸真如本性,一切人、一切境都是無染無礙。

凡夫之所以為凡夫,就是因為心的汙濁,起心動念,不停地在外奔騰攀緣,生出種種無量數的雜念,造無量數的罪業;而覺,聖人的覺悟,清淨無染著,這種清淨本覺,是佛的境界,也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心、佛、眾生,本來就沒有差別,只是凡夫一念偏差,無量數的雜念、無量數的罪業,通通回收在八識田中。這八識田中就是將我們帶來帶去,由不得自己,隨著六道輪迴來去。過去所造之業,已經在前面等著了,由不得自己,隨著這個業力,就將你引去了,捨此投彼,引去你該去的地方,由不得自己。

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把這念心顧好!今生此世有因緣知道佛法,就要趕緊修行,要不然一旦無常來時,就來不及了。

斷惡因勤行善 積福緣

我們現在這個身體,隨著日常生活、待人接物所造作的一切,行善還是造惡等等,叫做「正報」;我們所依止的世間,山河大地的環境,叫做「依報」。依、正二報,我們要很清楚,我們依止之處是貧,還是富,端看我們是造福,還是造惡,依這個善和惡的多與少,得到這個福是厚還是薄。

我們的身體可善可惡,在於做了什麼選擇,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一切唯心造,只要我們的方向對,我們的身體能夠再去造作,反惡為善,為人付出,就是正報。

眾生五蘊假合之身,過去造善惡業因,今所感受善惡業果。我們現在這個身體,是過去所造作的善惡業因,我們此時此刻會在這裡,亦是過去所造作的善惡業因所誘引而來的。善惡因緣都是我們自己去做的,做了之後,我們自己要感受,因果絲毫都不差。

在座的各位,你們今生此世所受的環境如何,你們自己知道,有人已經感受到善或惡所成的果了,有的人很富有,在享受,但是他不願意去行善,這是過去累積來的福,但是現在享福而不為善,那就可惜了。

現在我們一起互動、共修,應該更加清楚知道,彼此勉勵,人身難得今已得,修善的因緣要好好把握住,時時提高警覺,落實在生活中,好好用心待人接物。請大家時時多用心啊!

(整理/高怡蘋)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