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慈運悲履經道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10412秉慈運悲履經道
The Affinities of Tzu Chi in Pingtung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

緣契法華會善友
義助據點拓志行
秉慈運悲履經道
一生無量菩提林

今天是慈濟屏東分會三十周年慶,在前天,屏東慈濟人跟師父連線視訊,人人說起了過去初始的因緣,感覺好親,大家因為慈濟而結了這分師徒之緣。

那個時候,皈依的委員都是「靜」字輩,從視訊中看到她們,頭髮都白了。時日已過,人在微細的行蘊中,一秒、一秒地變化著,雖然大家的身體功能變差了,但是記憶都很好。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件事、莫忘那一個人。

志向契合 圓通寺結慈濟緣

回想一九六四年,我在基隆海會寺結識了一同在那裡結夏安居的惟勵法師。他說很想到日本留學,我也很想去,他告訴我可以利用空中函授修學,但是一段時間後,必須到日本面授四個月,才能結業。

一九六六年,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開始訪貧救濟,就看到許多苦難和孤老無依的人,都需要有愛心的人照顧,我的心裡很掙扎,最後放棄了日本之行。後來,我委託惟勵法師從日本請回一部日文的《法華經》。

惟勵法師回來之後,開始了許多的因緣,讓我認識了屏東圓通寺的見慧法師,還有陳榮慶居士。一九七七年,因為「賽洛瑪」颱風重創高屏地區,造成嚴重的災情,那個時候功德會已成立十一年了,所以知道那裡有災難,我就前往高屏地區勘災。

臺北和花蓮的委員也來到屏東,陪著師父到處勘災,住宿在圓通寺,猶如自己的精舍一樣。我們一大早出門,到傍晚才回來,隔天打包了便當又出門勘災,就這樣地進進出出,與圓通寺變得很熟悉、親近。

生命印記 鋪出康莊菩薩道

點滴因緣累積,帶出了一群在圓通寺早期結緣的弟子,包括靜理、靜誌等等。她們來到花蓮請求皈依,我說:「若要皈依,就要跟著我做慈濟事,否則我是不收弟子。」她們也說:「只要師父收我們當弟子,師父要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在那裡做什麼。」因緣不可思議,點滴會合,所以屏東、高雄也展開了慈濟志業。

圓通寺之後,我們又有了因緣。有一位委員她的先生邱醫師,看到太太這麼精進,這麼護持師父,也知道太太跟隨師父志在救濟。當他聽到我說,屏東分會若能靠近市區會更好,他也希望慈濟有一個更好的地點,所以無償將自己的一塊地捐出來,成就了現在的靜思堂。

因為有這麼多的人,結緣在「番仔寮」的圓通寺,才有今天屏東的靜思堂。因緣不可思議,總是分分秒秒累積起來,而成就了一切。感恩的事,說來話長,也說不盡。

現在說著記憶中的事,都是曾經用生命做出去的,那是我們生命的價值。所以要好好地把握生命的每一秒,現在所做的,都會成為過去;有了過去的記憶,才能有這一條造福人間的路。我們步步踏實,鋪出了平坦的路,不斷地菩薩招生,讓這條路成為康莊的菩薩道。倘若沒有過去那一條小路,哪有現在的這一條大道呢?

一生無量 慈濟樹成菩提林

屏東的慈濟人很有創意,他們展開的這一張圖,就是屏東的「慈濟樹」。從最早的一顆種子,也就是樹的根源開始,然後延伸到樹枝,再從樹枝延伸出去,一個串連一個,就成為一棵「慈濟樹」。

這張圖拿起來,讓全球慈濟人都能看到,我們就是要畫這樣的圖。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縣市,從哪一個區域、哪一個人開始,一目了然。

我們常說:「一生無量。」一顆種子,能夠生無量;一棵樹,能夠衍生出好幾萬棵的樹。所以種樹、造林叫做「功德林」。每一棵樹,就是一顆種子,這棵樹會開花結子,從一又生無量。慈濟樹,也是這樣一直、一直延伸出去。

(整理/羅月美)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