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信解品》四種道法 精進修習

0觀看次
A- A+

20141007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 大愛臺靜思妙蓮華779集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

因果不昧如影隨形,
因緣相繼生死無限,
修行成果謂之因德,
六度四攝為果福德。

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報,「因果不昧」,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造福緣,得福果,造惡緣一定是得惡果。福與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善,所造作的無不都是福緣;一念惡,所行動的無不都是惡。

這一念間是從因與緣,過去生若無因,就不會合在一起,既然合起來,就是有緣。到底是福緣或惡緣呢?其實每一個人來人間,哪個人沒有與緣互相牽絆呢?一直到來生來世,全都在生死中無限量。有因就有緣,來生來世還是與因、緣相續,好壞緣生生世世不斷累積下去。

有福的人遇到佛法,接受佛法,知道要種好因。這念因種下去了,要能「修行成果」,也要繼續不斷培養這個因。不是今天種下去,今天就能發芽,要等待明天、後天、大後天。就像我們今生、來生,同樣的道理,總是這個因與緣會合了,自然就遇到佛法。

一旦因的種子浮現出來,與佛法相會,我們就要發心下功夫,法入心,法在行中,叫做修行。心中若有法,行中就有法,生生世世不離開修行的道路,總有一天,也會有成果。

修行借重因緣,因核果海,「因」才一小顆而已,但若用心照顧它,一棵樹也會開花結籽,所生的是無量的果,無量的果又產生無量的樹,叫做「一生無量」。這個果實的「因」要很用心培養,培養成了果實,就有很多種子。種子有因緣入土,無量的果又出來了。

所以「修行成果」,就是「一生無量」,這「謂之因德」。一顆種子,就有無量的種子在其中,這要看我們如何修行,如何照顧這顆種子,讓它成為果,這叫做「因德」。

「六度四攝為果福德」,修小乘行,只知獨善其身。修大乘行,就要入人群中去行「六度」、「四攝法」,就要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種方法以造福人群。

而「四攝法」,就是在人群中,要時時與人結好緣,以「布施」、「利行」、「愛語」、「同事」等「四攝法」來同度。人人若能行「六度四攝」,這個「果」完成了,就是「福德」。學佛,真的不要輕視因果!

(整理/釋德清、明漠)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