菴摩羅果與臭井水

0觀看次
A- A+

有位老婆婆帶著蜜漿和水果出遠門,她走了一段很長的路之後,覺得口渴難耐,於是吃了一顆「菴摩羅果」(註)解渴;當時路旁正好有一戶人家,於是老婆婆又向這戶人家要了一杯水。

但這戶人家的井是一口死井,裡頭的水已經發臭了,由於附近沒有其他水源,所以仍以這些水勉強度日。女主人從井裡舀出水來給老婆婆,老婆婆喝了竟然覺得甘美無比。

她請求女主人說:「我想以蜜漿換一壺井水,妳願意嗎?」「這口井水質很不好,為什麼要換呢?」「但是我覺得有如甘露啊!」在老婆婆的堅持下,女主人只好裝了一壺水和她交換蜜漿。

老婆婆把水壺揹回家後,立刻倒了一杯來喝,沒想到竟然難以下嚥,她覺得很奇怪,再喝一杯還是一樣難喝。她感到很疑惑,明明是同樣的水,為什麼味道不同呢?她又倒一杯喝,結果還是一樣。

於是,老婆婆請鄰居來試喝看看。鄰人看到那水黑黑濁濁的,都不敢嘗試。老婆婆就說:「本來這水真的很好喝,但拿回來後就不一樣了,真的很奇怪,請你們幫忙喝喝看吧!」鄰人勉強嘗了一口,驚訝地說:「啊!這簡直是臭水嘛,怎麼能喝?」

老婆婆覺得很納悶,仔細回想才恍然大悟,原來她向那戶人家要水喝之前,吃了「菴摩羅果」,由於水果回甘的特性,讓人覺得那杯水甘甜無比。找出原因之後,她很後悔用蜜漿交換了一壺臭水。

 

其實,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常會有這樣的悔憾,例如聽了很好的道理不知珍惜,對於有污染的人我是非,反而未明辨就接受了,這就像老婆婆拿蜜漿換髒水一樣。

所以我常說,要把是非當教育,不要把人事當是非。若能把是非當教育,就如同飲用蜜漿、吃「菴摩羅果」,既解飢渴又口齒留香;如果把人事當是非,就如同喝髒水一樣,不僅損害自己,還會被人輕視!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難得來人間一趟,又得聞佛法,若不懂得好好應用,就像帶著蜜漿卻偏偏去向人討髒水來喝,那這一趟人生之路,走得多冤枉、多辛苦啊!


 

(註):即「餘甘子」。據《毘奈耶雜事》:「初食之時,稍如苦澀,及其飲水,美味便生。」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