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10222人間和睦乾坤泰
Keeping Springtime in Our Hearts All-Year-Round
繪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
人間和睦乾坤泰
扭轉習氣降無明
福富有餘濟貧苦
救拔無量眾無憂
每一年的每一天,假如人人都能抱持著過新年的心態,彼此祝福、互道感恩;天天心懷新春氣息,永恆地相互感恩與祝福,人間和睦,天地就能祥和無災。
改變習氣,改善人氣
這幾天,遠途的菩薩回來精舍拜年,分享各自做慈濟的歡喜。
其中,高雄的「三見客」是志同道合的企業家,過去他們三人無論在生活上、家庭關係、社會關係等,都屢屢遭受批評。但是現在,當地人一提到他們,都覺得很好奇,有人問,「那個人原本脾氣暴躁,很難相處,過去總是開口就罵人,為什麼現在變得這麼好?時時都說感恩,就算被人冒犯了,反而主動說對不起,開口就是抱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改變呢?」
聽到他人的疑惑,鄰居為他作見證:「自從他加入慈濟後,對人腰很柔軟、講話很輕柔,聽到人家的批評,不只謙虛接受,還會說:『感恩喔!我會改......』」
要改變數十年的習性,真的不簡單,但他們能身體力行做出改變,難怪獲得鄰居的佩服與好評,受他們度化而走入慈濟的,也大有人在。
生活脫貧,心靈也要轉貧為富
又聽到資深的屏東慈濟人用很草根的話語分享「母雞帶小雞」的心得,那種歡喜的心情,讓人聽了好有親切感。
記得四、五十年前,師父每年二次都會帶著慈濟人到全臺各地下鄉複查慈善個案;大家跟著師父走,所到之處師父都會向他們分析,「這個個案現在的援助是否有不足之處?該如何再增加內容?」或是,「這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已經改善,要跟他們說道理,使其願意將所接受的援助用來幫助更需要的人。」......
一開始,慈濟提供物資與金錢援助;慢慢的,見到照顧戶生活改善了,就帶他們一起出門訪視,看看別人的苦,對比現在的自己,鼓勵他們生活脫貧了,心靈也要轉貧為富。
把照顧戶帶進慈濟來,幫助他們轉貧為富,鼓勵他們也可以付出點滴去救人,這就是「人間菩薩」度——本來是讓人救濟的人,見苦知福後,也能生出力量去幫助更需要的人。
貧中救人,富有餘
最近我常讚歎菲律賓慈濟人,他們在每次發放前都會讓受助者了解,自己所接受到的援助,都是眾人一塊錢、五塊錢凝聚而來;受助之後只要能捨,那怕是捐出千分之一善款都能幫助人。貧中救人,這叫做作「富有餘,幫助人」。
有一回,菲律賓慈濟人在義診發放現場發現一位婦女哭了,原來她遺失菲幣一千九百披索,那是一家人的生活費。李偉嵩居士知道了,立即向受助人群進行呼籲,「大家都收到慈濟援助的善款,假如每個人都能捐出一點點,就能幫助她全家的生活可以過得去。」
這番呼籲獲得歡喜響應,大家你一塊、我兩塊,將一個個銅板都投進竹筒裡,最後共募得兩千多披索,多出來的款項再捐給慈濟助人。
如何做慈濟?如何幫助人?只要有心,人人都做得到;只要付出一點點,人人都有力量可以幫助人。
慈善濟助適當就好,除了物質的援助,更要輔導受助者知足、感恩、付出,為自我造福;讓人人歡喜、快樂、無憂無愁,請大家多用心。
(整理/ 洪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