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信解品》五度福德 財寶無量

0觀看次
A- A+

20140831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744集

圖/黃逸樵;錄音/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

昔日般若轉教菩薩法,
豈至於今日全蒙等賜,
四十餘年來法未入心,
不求而自得慶幸歡喜。

佛陀講經說法要適應各種根機的人,何況弟子還有先來後到的差別,法要讓人人前後合一,都能聽得懂。就如大家推薦阿難當佛的侍者,當時佛說法已經二十年了,阿難提出的條件是,請佛重述過去二十年前曾經說過的教法。

可見,舊法要新知;過去說過的法、做過的事情,現在新來者,也要了解過去的法、探索過去的歷史。

其實,佛陀「五時說教」,《阿含經》說了十二年,絕非就此停頓下來;即便初轉法輪說「四諦法」,直到佛陀入滅前,仍然囑咐大家要重視「四諦法」。什麼根機,就說什麼法;可見任何時刻,佛陀都是大小乘一起說。

「昔日般若轉」,「般若」之前還有「方等」;「方等」之前還有「阿含」。這都是佛陀一生中,每天每天向弟子群所說的法,不論是出家、在家的弟子,佛陀還是周而復始,不斷說這些道理。

佛陀初轉法輪就已經說盡人間法,一直到講《法華經》,都是一樣。「豈至於今日全蒙等賜」,不是等到今日,佛陀才將法全部吐露出來。儘管佛陀盡心說法,無奈眾生還是迷著,無法透徹體會佛陀的本懷。

一乘實法是佛的本懷,起初他就說了,是弟子們聽不懂,他就要用人事物來譬喻種種法。

「四十餘年來法未入心」,佛陀說法四十多年了,須菩提等年紀也朽邁了,表露出他們聽法也聽得很疲倦了,卻是依舊未能體悟。其實,須菩提是要叫醒我們未來修行者這念心,希望人人要把握當下,懂得珍惜法,大乘法一定要入心;不只法入心,法還要用在人群中。

「不求而自得」,這是表示那分歡喜,現在啟發大心,法已經入心來了。舍利弗已蒙佛陀授記,現在就快要輪到我們也能得佛授記。過去不敢想,現在得佛授記的時間將臨了,所以他們很歡喜。

希望人人要能了解,過去古賢大德的表現就是要作為我們的典範,我們要用感恩心,接受他們現相人間施予我們教法。

(整理/釋德清、明漠)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