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游濬紘
從前在某個小村莊裡,住著一位名叫清吉的年輕人。他自小失去父母,但個性樂觀、豁達,對人很有禮貌,做事也十分勤奮,不論工作多辛苦,始終保持愉快的笑容。所以村裡的人都說:「當心中煩悶時,只要看到他臉上的笑容,心情自然就會開朗起來。」
村裡有一位富翁,雖然富有卻不快樂;他每天都很煩惱,擔心今天去收租,不知道能不能收到錢?錢收到後,要放在哪裡才安全呢?家裡會不會遭小偷......因此日子過得很苦惱。
富翁家隔壁剛好住著清吉這位年輕人,看到他每天工作回來時,總是快樂地邊走邊唱歌,富翁心想:他那麼窮,住的房子又小又破,為什麼還那麼快樂?我不快樂,是因為我有很多錢,如果清吉有了錢,是不是還能夠很快樂呢?
有一天,當清吉回來時,富翁便主動上前打招呼說:「清吉啊,來我家坐坐吧!」清吉平時待人和氣,心中雖納悶,仍跟著進屋去。富翁問他:「看你每天都那麼快樂,真讓人羨慕!不知你一年賺多少錢?」
清吉回答:「一年賺多少?我沒有仔細算過。雖然我每天很努力賺錢,有時連吃飯的錢都還不夠哪!」富翁說:「這樣吧!這些錢送給你。」清吉說:「我怎能拿你的錢呢?」富翁說:「這些錢是要謝謝你唱歌給我聽的,何況你賺的錢只夠吃飯,如果存些錢,有急需時就可以用啊!」
清吉看富翁這麼有心,也就不好意思拒絕,便高興收下回家。富翁覺得自己開了一帖讓清吉不再唱歌的藥,心想:今晚可以好好睡一覺,應該不會再聽到他的歌聲了。沒想到才近黃昏,清吉的歌聲又傳來了,而且唱得比以前更加嘹亮、持久。
富翁很生氣,因為他以為清吉有了錢,應該會跟自己一樣擔心才對。於是便過去問他:「你今晚的歌聲,為何比平時更嘹亮呢?」清吉回答:「非常謝謝您給我那筆錢,不過我覺得錢放著不用和沒錢沒兩樣,所以我把它分給更貧苦的人,他們都很高興。為了感恩你,因此以更嘹亮的歌聲回報您。」
從這則故事可以得知,清吉雖然貧苦,但他一有錢卻能布施給更貧困的人,這就是「貧中富」的人生;而那位富翁貪而無厭、為錢所苦,不但不是真正富有的人生,甚至是「富中貧」的人!所以我們要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如此才能撥開心中的無明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