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陳亦珍
佛世時代,佛陀說起《本生經》種種的因緣,其中一生就是在維耶離國的地方,有一尊佛來到這個國家要度化眾生。
這當中,有一位長者來到佛前,很虔誠的頂禮膜拜,向佛請求說:「佛陀,您能給我三個月的時間,帶著僧眾接受我的供養嗎?在我的府邸花園,我願意建精舍來供佛。」佛陀點頭默許。長者歡喜,趕緊回去籌備,在他開闊的宅邸園區興建僧房。之後來向佛秉告:「佛陀,我已經準備好了,懇請佛陀移法駕到我家。」
佛帶著僧團駐錫在長者家長達三個月。這當中,這個國家的人民,大家的怨懟不滿形諸於色。他們認為佛好不容易來到這個國家,我們也很歡喜想要供佛,也很願意供養僧眾的衣食,但長者一個人全包攬去了,我們就沒有機會了。大家都很憤怒,於是包圍長者的宅邸。
長者道心堅固,認為:我應該用最虔誠的心,不論外面反對的聲浪有多大,我供佛的心志不變,絕對要圓滿三個月。但是,外面反對的聲勢一天比一天更大,佛就走出來對大家說法,讚歎長者發心虔誠,道心不退,勇猛精進,不受外界一切聲音、無明的威脅;他求法、敬佛的這念心就是福,這就是功德。能像長者這樣堅定心志很不容易,這是修行者的心志。大家要供佛、供僧,還有時間,見人造福要起歡喜心,聞人聽法要起恭敬心,這種見聞隨喜,也是功德啊!
⊙苦旱不雨現饑荒,國王籲全民齋戒
看到佛、聽到法,知道還有機會可以供佛,大家都很歡喜知足,就回去了。僧眾與長者都覺得很奇妙,全國百姓圍攏過來的聲浪如此之大,佛陀一出來與大家見面說話,讓所有人都安靜下來;佛所說的法,大家句句都歡喜敬受,佛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威德力呢?
佛就向大家說起過去的因緣。佛說,過去無始劫以前,有一個臨海的小國家,長久以來都很乾旱。從前國家面臨乾旱或大澇,就是請巫師或梵志,觀天文、看天象,而這個國家因為長時乾旱不雨,土地龜裂,再也無法播種、耕耘,沒有穀物可以收成,飢餓的老百姓再也無法忍受了。於是國王就請道士占卜,何時才會天降甘霖。
梵志搖搖頭說:「國王,還要再等十年,十年過後,上天才會普降甘霖。」國王聽了內心一沉:「十年啊!苦旱那麼久了,現在老百姓已在飢餓邊緣,哪堪得起十年的等待呢?我的百姓不都要餓死了嗎?怎麼辦?」於是,他發出一道命令──救度眾生的方法,唯有全國人民虔誠齋戒,國王自己也在七七日中齋戒。
七七日齋戒過後,國王知道這是一個大劫,不可能說服老百姓再等十年;不如用我自己的身體來普施給眾生。於是,他下定決心,七天之間滴水不沾、粒米不進,絕食七日後,獨自走到海邊,仰頭向天發願:「我願將我的身化為大魚,以餵食我國所有百姓,直到蒼天垂憐下雨,國民能耕作,這個國家恢復以前的五穀豐登,這是我的心願。」
⊙捨身為魚餵養民眾,累生世結眾生緣
向天許願後,國王縱身躍入海中,化作一條大魚,隨著波浪被推到海邊,巨大的身軀如同一座大山。正在海邊的人民忽然間看到海邊怎麼浮起一座山來了呢?這小山是從哪裡漂過來的?全國民眾聞訊都趕來圍觀,直到靠近過來,才發現原來是一條大魚啊!看到這條大魚,大家都很歡喜,「有救了,有救了!」民眾都圍攏過來,從這條魚身上不斷割下肉來充飢。
很長的時間過後,忽然間天降大雨,全國的土地都受到滋潤,人民欣喜若狂,各自趕緊耕種五穀雜糧,一方面取魚肉充飢,一方面認真耕作,幾個月後,終於迎來五穀豐收了。就在大家歡欣鼓舞之際,這條幾乎僅剩骨架的大魚就再沉入海底,國家又再興盛起來了。
故事說到這裡,佛就向大家說:「當時為了拯救人民,化身為大魚的國王,就是現在已經成佛的我;對長者心生嫉妒,包圍宅邸前後,大聲辱罵長者,但是我一走出來,他們的心就靜下來了,且都心生歡喜的這些人,就是當時受我一世付出,而來吃我的肉,以維持生命的那些人民。
那時候,你們與我結下這樣的緣,我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就發菩薩心了,生生世世修行。所以,承福報在小國之中身為國王,眾生共業,這個國家要經歷十年的乾旱。因此,我發這念心,捨身為大魚以餵養民眾的生命,這就是修行的過程,為眾生造福,與眾生結緣,我累生世來就是結這樣的因緣。」
⊙世世發心修三施,必能疾得成佛
大家再問:「菩薩道到底要怎麼修呢?」
佛陀再向大家開示:「要知道,修行的過程要修福修慧,救護一切眾生。」
「修福修慧,到底要怎麼修呢?才能如佛一樣降伏眾生心?」
佛向大眾開示說:「長久的時間,要發大心、立大願,生生世世供佛,聞佛法,對每一尊佛都要用心供養,受持佛的教法,還要世世發心,要有『三施』」。
「什麼叫做『三施』呢?」「『三施』就是外施、內施,還有大施。外施就是施一切衣食,眾生欠缺身外一切物質,就要應眾生需要去付出,使令眾生不欠缺,這是外施。至於內施,倘若眾生有需要,要能布施自己身軀的肢體,『頭目髓腦悉施人』,這叫做內施。大施,就是『四等』、『六度』、『四諦』等等的法布施,能將法普遍施予天下一切眾生,叫做大施。三藏十二部經,小教、中教、大教,全都圓滿布施,叫做大施。若能三施具足,必能疾得成佛,得成佛道。」
這就是佛陀《本生經》所記載,講起他還未成佛以前的以前,那尊佛受到長者尊重,供養三個月。招來全國人民怨怒,包圍長者的宅邸,那尊佛就說起他的過去生,就是那位國王的因緣。這就是佛陀生生世世修行,成佛說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