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承善法度有情

0觀看次
A- A+

攝影/釋德瑔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30720師承善法度有情
Paving the Bodhisattva Path by Inspiring Love in All

秉持佛心承師志
投石鋪路起步行
日存五毛能度眾
轉苦為福覺有情

⦾有起步,才能開道鋪路

這幾年來,師父常常提到「要開道、要鋪路」,這不僅僅是對大家的口頭鼓勵而已,非常感謝馬來西亞慈濟人一馬當先做到了,真正是名副其實的「投石『鋪』路」。

凡事一定都有起步,有起步就可以鋪路;只要菩薩道鋪暢通了,窮困的人就能得救。但是,如何起步是很重要的,現在人在、我在、你在,要用心去了解真實見證。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覺悟後所說的第一句話是:「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這句話說明了每個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本性,這就是佛性和覺性。

佛陀覺悟後,為後人留下了許多思想和觀念。如果沒有接觸佛法,又哪裡會有慈濟呢?因此,慈濟人受證時胸前別著「佛心師志」四個字,這代表「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並身體力行菩薩道。

菩薩道是從哪裡傳承下來的呢?佛陀在講經時曾說,是因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人間。佛陀來人間的目的,就是為了教導菩薩法。

二千多年後,慈濟由我開始,因緣會合,心念一動,開啟了五毛錢助人的「竹筒歲月」,至今已超過半世紀。

⦾佛心師志,起於行動

這幾年來,我一直提到「莫忘那一人」,其實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三個人。

當時,師公印順導師寫信到花蓮,要求我回妙雲蘭若。師命難違,我決定離開,但有三位婦女希望我能留在花蓮。我告訴她們,「如果要我留下,一定要對花蓮有用。我有一個條件。」

她們很樂意回答,「師父想怎麼做,我們都會配合。」於是我要求她們每人每天節省五毛買菜錢來助人。

她們告訴我:「那以後每個月我們就捐十五元。」我說,「不要你們一個月的十五元,我要一天五毛錢」,因為天天起善念,一點一滴累積救人與助人的愛心,日日發心功德無量。

三十多年前,馬來西亞慈濟人將日存五毛錢助人的「竹筒歲月」故事帶回去,把握因緣度人助人。他們的「師志己志」是出於行動——真正走入人群去接觸與度化,真正走入苦難地去拔苦。

就如在尼泊爾,一九九三年當地發生了嚴重水災,許多村莊幾乎滅村,民眾無家可歸。當時我立刻呼籲要「回饋佛恩」,翻轉尼泊爾、救濟佛陀的故鄉;二十六年後,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慈濟人再次「回歸佛陀的故鄉」,接力前往尼泊爾濟貧扶弱。

沒有苦難眾生,就沒有菩薩在人間;正因為人間有貧苦人,菩薩的足跡才能遍及各處。師父期待大家秉持佛心師志,好好用心接引人,為未來的人間教育付出心力。

(整理/洪淑芬)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