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陳亦珍
印度有位國王叫烏斯迦,他心地善良,對百姓施以仁政。他有個兒子眼睛非常美麗,幾可媲美印度的美目之鳥──拘那羅鳥。國王便以「拘那羅」為兒子命名,太子長大後相貌堂堂且行為端正慈悲。
國王是個虔誠的佛教徒,有天帶太子到寺院禮佛。長老耶舍尊者看到王子說:「人生無常,有生老病死之苦,誰能永保年輕俊美?就像你的眼睛雖美,卻是垢穢不淨,招災惹禍之源。」王子感到疑惑:大家都讚歎我的眼睛,為何尊者說它是招災惹禍之源?
王宮中有位年輕嬪妃被王子的儀表深深吸引,向王子求愛卻遭到拒絕,後來又見王子跟別人結婚,更是妒火中燒,由愛轉恨。
後來國王生病,那位嬪妃細心照顧。國王感念她,便問她有何願望。她說:「我只要求接掌國政七日就好。」國王心想:君無戲言,也就答應了。
嬪妃登位後,寫了封愛恨交織的密函給太子,要太子別再讓她看到他的眼睛,唯有如此,她的怨恨才能消除。太子看了信,終於明白尊者的話,只不過太遲了,現在嬪妃的話就如國王的旨令一樣無法違抗。
不得已,太子挖下一顆眼珠,他因而恍然大悟:「原來它這麼腥臭,為何不淨之物會得到許多讚歎又惹來大禍呢?」兩眼挖掉後,他眼前一片黑暗,但內心光明,身心清涼。
太子妃聽到通報後趕來,不禁痛哭失聲。太子安慰她:「人生無常,不要怨不要恨也毋需憂愁,因為怨恨憂愁才是心中的大敵。」後來他們逃出王宮,流落民間,以賣唱維生。
幾年後,他們來到宮外彈琴賣唱,國王聽到淒美的琴音,想起突然失蹤的太子,於是派人請來彈琴人。國王見到日夜思念的太子竟淪落至此,激動地問:「是誰害你如此?」但太子絕口不提,只把所悟真理告訴父王。
王子身旁的侍衛忍不住說出了原委,國王聽了勃然大怒,欲處死那名嬪妃。但太子哀求父王,憐憫他已是殘廢之人,希望讓他保有完整的大愛,別再傷害人。國王被王子的慈悲感動,於是赦免了她,然而嬪妃受到良心譴責,撞牆自殺了。
國王的嬪妃因為不清淨的愛,而生煩惱怨恨,甚至傷害別人,毀滅自己,這是何苦呢?愛如果能像清水清淨、自在,普潤眾生,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