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陳靜惠
佛陀在世時有許多生活貧困的人,也有貧中之富的人。當時有戶人家是屬於貧中之貧的人,他們的生活已經很貧窮,夫妻倆又非常的慳貪,佛陀為了感化這戶人家,於是以一般的比丘相貌到他們家化緣。當時男主人不在家,太太開門看到出家人便開口罵道:「你不要站我家門口,即使你站到死,我也不會拿東西給你。你是一個身體健壯的人,竟然站在人家門口要飯,我絕對不給你!」她又罵了許多難聽的話。
現比丘相的佛陀說道:「我是個修行人,托缽也是修行的一部分。若能付出愛心、歡喜心而行布施,將來你的福分即無限量啊!」這位婦人哪能聽受呢?她認為自己是最貧困的人,又認為自己的生命、生活最重要,何須顧慮他人!於是拿起棍子就打。修行者故意現出昏死狀,婦人見了,嚇得奪門往外跑,跑了一段距離返身看,門邊已經沒有人在那裡。她又氣又怕之時,男主人回來了,問道:「妳怎麼啦?為何臉色發青?」婦人敘述經過,她的丈夫也非常生氣罵道:「豈有此理!」拿起利刃弓箭便要追趕那位比丘,卻見比丘已安然坐在樹下,逍遙自在。
這對夫婦追得氣沖沖、滿面通紅,男主人一看到比丘,馬上拿起弓箭發射,但奇怪的是,好像有一層透明的玻璃罩住修行者,箭一射到那個範圍,即迸碰到別處去。他看了心裡很驚慌,喊道:「你把透明的門打開呀!如果你真的勇敢就打開門呀!」修行人說:「你把弓箭放下,我就讓你進來!」那男人心想:「我赤手空拳也一樣可以打死你!」就說:「好啦!我已經放下弓箭,現在你可以開門讓我進去了!」
比丘說:「我不是要你放下弓箭,是要你放下心中的毒刃和弓箭,這些東西會傷害你自己呀!」男主人聽了非常吃驚,因為心裡惡毒的念頭,被看得一清二楚。至此,他知道眼前這位比丘不是普通人,夫婦倆隨即放下貪念瞋怒,皈依於佛陀座下。這是《法句經》裡的一段故事。
看看這段故事,再想想天下的眾生,眾生生活在地球上,有許多種族別,有種種懸殊的地位,佛陀為了讓眾生平等,使人人的心溫和柔順,所以不斷地教化眾生,唯有溫和柔順,天下才能吉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