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黃宗保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30403世代傳承立棟梁
Serving to Give Back to Our Society
培育人才綻希望
世代傳承溯因緣
勇擔使命增福慧
付出無求立棟梁
多年來,泰北清邁慈濟學校認真辦學,校長重視學生的品德與人文教育,在校內帶動師生落實慈善與人文理念,讓學生參與社區關懷、協助冬令發放等,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畢業了,歷屆的學長姊又回母校帶動學弟妹一起行善,他們都成為最好的榜樣,而校方能做這些人文活動的安排,真令人感動!
一念初心成就大事,改善生活扎根教育
回想慈濟在泰北的因緣,緣起於當年蔣孝嚴先生到精舍參訪,他提到當地有一群老兵,希望慈濟也能幫助那些曾為國家出生入死而不得不留在異域的國軍英雄。本會代表與志工帶著使命感前去關懷了解,發現老兵傷殘而且逐漸凋零,他們在那裡已經有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由於居住在山上,面臨著經濟與子女就學不便等困境,該如何協助他們改善生活呢?
教育是社會的希望工程,慈濟在泰北啟動三年扶困計畫,包括建設大愛村與中小學,關懷傷殘老兵、給予農業技術指導等。這一路走來,慈濟的慈善援助不但讓孩子得以接受教育、擺脫貧窮的命運,從泰北慈濟學校畢業長大的孩子,第一屆、第二屆畢業校友陸續返回母校教書,他們還成立了校友會。這說明時間足以成就一切。
凡事都從最初的一個動機、一個行動開始,如今才能看見慈濟泰北扶困計畫的成果。一念之間可以成就一件大事,讓我們不悔人生路,而凡事最重要的是開頭的因緣。
要不是當年蔣先生來到花蓮提到泰北難民的處境,如今也不會有泰北清邁的慈濟學校,我們也不會在曼谷成立分會。透過志工,我們才能在當地為難民舉辦義診服務,幫助更多貧困家庭改善生活,藉以安定社會,這種種的造化在在需要因緣才能做到。
感受關懷自立回饋,志工精神代代相傳
在泰國曼谷,慈濟分會的志工關懷泰北的大愛村和慈濟學校,他們承擔起重大的責任,透過長期的付出,讓受助者在自立之後也樂意以行動回饋與支持,這樣的例子在全球各地都有,在臺灣慈濟也是一樣。
志工菩薩付出無所求,長期關懷社區、造福人間,不少慈濟家庭的子女有感於父母的發心和精進,他們因為感動而志願跟隨父母的腳步走入人群服務。年輕人是社會未來的棟梁,尤其需要大家以媽媽心呵護和關懷,而我有機會也常關心、鼓勵他們。感恩志工用愛付出,祝福大家福慧雙修、智慧增長。
(整理/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