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志工哈達 見證慈濟之最

0觀看次
A- A+

撰文/陳美蓮

約旦本土志工哈達(後)歡喜參加「202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並受證成為慈濟人。(攝影/周幸弘)

「......看到他非常用心帶這些孩子,不只是用頭腦教,還用心陪伴,把他們打造成非常好的人。」來自約旦的本土志工哈達(Khader Khalifa)在政府學校工作,因與慈濟志工陳秋華皆為跆拳道教練,而開啟了他的慈濟因緣,於今年回花蓮參加「202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受證成為慈濟人。

哈達因為跟著陳秋華一同幫助貧困的孩子及難民,讓他真正認識他們的苦,並了解到,慈濟不只提供生活上的幫助,更將慈濟精神與人文帶給苦難人,也讓他體會到,唯有實際接觸才會有所感受。

◎不放棄的堅持 難民就像家人

哈達(右)到府關心敘利亞難民歐薩瑪的身心狀況,彼此互相加油打氣。(圖片來源/陳尚薇提供)

哈達跟著陳秋華做了十幾年的救濟工作,其中,讓他印象深刻的關懷個案,是一位得了「克隆氏症候群」的歐薩瑪(Osama)。

十五、六歲的歐薩瑪是敘利亞難民,因為生病營養不良,看起來就像個七、八歲的小孩,他無法排便,甚至嚴重到排泄物會直接從身體破洞中流出。一開始,哈達覺得需要救嗎?就連歐薩瑪也表示,不知道自己活著有什麼用,因為他已經好幾年都無法走路,既沒辦法站,也吃不下東西,「活著沒有用」的想法,不斷在腦中盤旋。

後來,慈濟找到了歐薩瑪,陳秋華決心要幫助他,而歐薩瑪接受手術後,終於可以站起來走路了。歐薩瑪由於生病無法上學,自他能夠站起來後,慈濟約旦分會找到一位住在歐薩瑪家附近,擁有特教經驗的退休老師來教學。歐薩瑪每隔一天會走路到老師家上課,學習阿拉伯語與數學;學習至今,歐薩瑪已有小學三年級的程度了。

歐薩瑪(右)藉著學習跆拳道提升自信心,與其他孩子玩足球、互動也不再畏縮。(圖片來源/陳尚薇提供)

雖然歐薩瑪開刀治療後,狀況有所改善,但身體仍留有腸造口,自卑心使然,讓他不敢與其他孩子們玩。後來藉著學習跆拳道,帶給他的自信心,現在的他已晉級藍帶,和其他孩子玩足球、互動也不再畏縮。

慈濟對待難民或貧困的人,都是同等的謙卑、感恩,這在約旦是從所未見的;還有其他難民學生,也因為慈濟的持續支持,而得以繼續就讀大學。哈達強調:「這個以前是看不到的,貧困的人永遠都是貧困;但是現在,因為有慈濟的幫助,他們有辦法受到高等教育。」

◎無差別的大愛 可以再做更多

哈達(右)跟著陳秋華(中)做志工二十多年,疫情期間,看到慈濟人為苦難眾生奔走而受到感動,因此更積極參與慈濟活動。(攝影/鐘耀賢)

「陳秋華在約旦當地的付出跟幫忙貧困的人,在助人的時候,絕對不會問身分、宗教與國籍,就是有需要,慈濟就一定給予幫助。」哈達說出內心的感動。

「因為他的腳不好,可是他很有毅力去做,這樣的慈悲心與堅持,讓我覺得需要再做更多。」回想疫情期間,因為封城禁止開車,行動受限,而陳秋華為了幫助貧困家庭,走了將近三個小時的路程購買物資,再送去給需要的家庭。他的精神,讓哈達非常感動,感受到做慈濟就是種心靈上的成長。

「世界上還有別的機構或別的人,可以做到像慈濟這樣嗎?像歐薩瑪這樣六、七年的陪伴,從命都快沒了,一直陪伴到現在成為一個有自信、很健康的孩子。」這樣的善行與堅持,讓哈達見證到慈濟團體的美善,也讓他想要再進一步受證成為慈濟志工。

哈達說:「所有宗教都要互相尊重,在四威儀課程中,有關佛教儀軌,我都能接受。」受證,對他的信仰和生活沒有影響,受證後,作為一名虔誠的穆斯林,該做的禮拜,就跟該做的慈濟事一樣,依舊進行著。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