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和互協力量大──記北區愛心商店推動

0觀看次
A- A+

撰文/林淑真(臺北)

◎筆耕團隊 坐而文起而行

愛心商店推動先驅黃秀真師姊(中),歡喜與林淑真師姊(左)結緣。(攝影/李運慶)

2022年三月底,我為愛心商店推動先驅黃秀真師姊撰文紀錄。採訪過程中,我深受感動,我想:「這就是我要做的事。」因為三十三年前,初入慈濟時的初發願,就是要讓天母社區成為慈濟社區;此時,一股強烈的使命感油然再起,沉寂多時的心也怦然躍動。

然而,當我嘗試著投石問路,得到的卻都是因緣未到的回饋。直到7月7日,收到花蓮寄來的「愛」字貼紙,以及來自大林醫院林名男副院長夫人,秋華師姊設計的藝術「愛」字,我便迫不及待地在夕陽斜照中整裝出發。

沿著社區小路,走過天母國小校門口,我抬頭一望,一家蔬食食堂的招牌映入眼簾,這家店,正是過去曾和慈濟合作推廣素食的店家。我鼓起勇氣進去介紹,於是,這家蔬食食堂成為士林天母的第一家愛心商店。

◎合和互協大智慧

謝秀華師姊(左一)到新泰聯絡點分享;四位手持「愛的藝術」牌都是發願要承擔的第一批種子。(圖片來源/謝秀華)

8月,北區會務推動會議中,會務組組長許美雀表示,愛心商店正好可和2023年慈濟年度會務重點實施之一的「募心募愛」項目相結合,由郭又慈師姊承擔北區愛心商店推動會務的窗口,同時邀請黃秀真於9月27日來到新店北區合和互協會議分享;而愛心商店的發想者,花蓮慈濟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王運敬主任,以及已累積相關經驗的桃園志工團隊,也將透過連線鼓勵北區幹部。

就在合和互協會議後,第六聯區幹部回到社區,立刻積極地在月會上提案推動,得到所有幹部的支持,並公推謝秀華師姊為愛心商店推動團隊召集人。另外透過宗教處的連結,向彰化和桃園志工取經;桃園團隊鄭文章師兄,不藏私地將所有實戰經驗傾囊相授。由於志工不熟悉表單使用方式,所幸團隊電腦高手林挺生師兄,在向桃園團隊請益過後,依照花蓮的Google表單設計,很快鑽研出一套容易作業的系統表單。

當所需的竹筒、愛心商店貼紙,以及表單等資源準備周詳,志工個個摩拳擦掌,只待號令聲響。11月21日,團隊分組,由資深志工帶領新進志工走上街頭結好緣。

地圖上出現越來越多代表愛心商店的標誌。(圖片來源/郭又慈提供)

所到店家,每一位老闆都會隨著志工的好話引導,歡喜的投下「五元」。謝秀華開心地說:「『五元』的臺語發音就是『有緣』,老闆樂意行善,堅信客人會和自己的商店很『有緣』。」

一開始,依各和氣的願力向財務處登記所需竹筒數量,回社區後由各小組帶動。志工們分享:「只要走出去,從親朋好友開始,到後來左鄰右舍、街坊鄰居不熟悉的老闆們,也都一一加入愛心商店的行列。」

板橋團隊依計劃運作,每周分享各區的統計數字;而林挺生所設計的地圖上,也出現越來越多代表愛心商店的標誌。「一人做得快,眾人做得遠、做得廣。」謝秀華體會到「合和互協團隊運作,才能發揮大力量。」

◎誠正信實為法堅持

愛心商店申請方式,符合「誠正信實」與「衛福部零錢募款專案」法規。(圖片來源/古春攸提供)

截至12月14日,北區第一階段的推動,共多達450家愛心商店。由於志工所使用的竹筒版本不一,加上沒有編號,難免引發民眾和店家的疑慮。

為此,12月19日,北區行政團隊特地透過線上會議,讓有心參與推動的志工能了解愛心商店的意義和未來走向。王運敬主任明確表達:「竹筒不僅是零錢箱,而是一個充滿祝福能量的法器。」

為了符合「誠正信實」與「衛福部零錢募款專案」法規,王運敬表示,將會克服困難,儘快重新製作新版竹筒,財務處也將統一竹筒編號,一切資源運作,都會做滾動式改善,務必讓第一線的志工有彈性、方便性,得以運作順利。

新版愛心商店竹筒上,都印有衛福部核可公益勸募字號,以及店家所屬箱號,以示尊重和合法性。(攝影/黃秀真)

終於,板橋區在2023年農曆春節過後的大年初六,領到第一批嶄新莊嚴的「零錢箱」向店家拜年和置放。每一個新零錢箱上,都印有衛福部核可公益勸募字號,以及店家所屬箱號,以示尊重和合法性。

臺北分會執行年度募心募愛會務的決心很是堅定。郭又慈說:「做推動企劃,也必須要有『量化目標』,我們期待一年達到二萬一千家愛心商店目標。」為此,郭又慈用心關懷各區愛心商店的運作,並協助各區回饋的大小問題。

◎宗教處「看不見的力量」

志工們從熟悉的店家逐漸擴及周邊陌生店家進行愛心商店的推廣。(圖片來源/王玉祝)

2023年2月,北區使用專案新法,再次展開第二波長期運作。臺北分會所關懷的臺北、新北和基隆八大聯區,所有和氣區全都參與;而離島澎湖已啟動,金門和馬祖則預計5月底,也將共同達成全面啟動的目標。

3月13日,王運敬在慈濟慈善基金會溫馨分享中表示,愛心商店得以迅速蓬勃發展,其中蘊含了兩股看不見的力量。其一是財務部門對愛心商店數據的統計,和各方面的登錄與運作系統;此外,文史處設計的改良竹筒也非常有質感,另加上QR Code可直接線上捐款,以及羅政忠師兄設計的可愛版零錢箱封籤創作......這些都是看不見的用心和努力。

 志工到店家收取零錢箱時,巧遇顧客得知竹筒是慈濟的,馬上將手中的零錢全數投入愛心竹筒中。(圖片來源/謝秀華)

第二點是版本的升級。過去,個人的竹筒都是隨緣置放,到了第二個版本,是有系統登錄、定期回訪,以及資料完整的愛心竹筒;第三個版本,也就是現在的企業共善,是將愛心竹筒的概念應用在企業系統裡,如何能夠將點滴的力量應用在社會,並產生很好的愛心氛圍,也正逐步推動中。

王運敬說:「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把上人的法和慈濟精神,能夠更廣、更長久的在社會裡流傳。這才是推動愛心商店,最重要的目標。」

根據財務處的資料統計,截至5月30日止,全臺已有六千多家愛心商店,其中北區即超過2905家,且在陸續增加中;愛心商店,有了花蓮團隊的積極帶動,以及各地慈濟人的合心協力,就如在各社區帶出一隻隻的火金姑,用牠們的光亮,溫暖這個世間。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