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純霞(慈緣/花蓮)
近日,慈濟內湖園區為馳援土耳其震災,愛心物資自四面八方湧入,而支援整理物資的人力,不分年齡、宗教、國籍,人力、物力為愛一起「給力」。
2月9日至13日,駐臺北土耳其貿易辦事處募集賑災物資;由於物資數量龐大,志工號召民眾持續物資整理。(攝影/游濬紘)
在《感動的影響力》一書,點出了人性微妙的心思——「有感,才有動。」人的感受,也是因為自己的感官打開並體會到了,才會用行動來表達。
一位花蓮的朋友,轉貼了一個名為「土耳其冬衣募集——馬拉松接力賽」的社群給我,裡面的互動內文,讓人看了心潮澎湃。
「收件改在十一日下午五點,我一時慌了,一直聯絡賣冬衣的老闆;最後,老闆終於接到電話說:『我會派專車趕在下午五點前送達。』」有一群朋友,正在網路社群中集資募愛。
土耳其大震,讓遠在八千里外的臺灣人有感,並啟動了賑災行動;而這幾天,社群網站上盡是呼朋引伴的賑災行動,也讓慈濟內湖園區頓時成為全臺愛心密度最高的地方。
看著人山人海的志工群,有條不紊的整理賑災禦寒衣物,內心很難不為所動,這就是感動的影響力,牽引出人性的良善,讓愛汩汩湧現。
民眾受到慈濟志工的感動,馬上填寫志工報名表,為土敘地震的災民盡一分心力。(攝影/劉偉興)
網路科技的周密網狀組織系統,不僅拉近了人際間的距離,更讓人性的美善零距離。雖然網路為我們帶來生活與知識上,以及人際關係等便利性及時效性,但一不小心,就會淪為衝突、事端的製造機,這全端看人類的心思與運用。
鋪出「菩薩網」,是為同理眾生之苦,進而解救眾生的苦痛;藉助網路科技撒出的「菩薩網」,便能聞聲救苦。在這一次的賑災行動中,「菩薩網」鋪天蓋地的編織起來,見證了網路科技創設的美好初衷。
證嚴上人看到這股自發性的動員力,感動也感恩的說:「臺灣有這麼多的愛心人造福人間。」
然而,賑災行動現階段只是緊急救援,未來的重建之路尚未開始!
土耳其震後的重建路,上人期待能匯聚人人的愛心,未來也能在當地採購物資,除了能節省運費,也能提升當地災區的商機。「每一條網路線,都是愛的能量,把它整串拉起來,就是整齊又扎實的粽串。」上人期待,愛的能量能匯聚。
「菩薩網」的諸眾善士,馳援土耳其地震的大愛共善任務還沒結束;發揮愛心不能少您一人,讓我們一起為土耳其重建之路盡一分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