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淳真(台北)
攝影/謝慧雯、黃秀真
「有十捨一,愛心接力!」這是一家小而美的民宿,九年來,老闆娘謝慧雯以房客名義,每月捐出一成營業額(左圖,謝慧雯提供),捐款超過18萬元以上,以此來感恩房客好友的愛護與支持。
「我很喜歡靜思語,常常在字句中琢磨與推敲,並告訴自己,上人做得到,我一定也可以學習。」謝慧雯說。「讀靜思語可以修身養性,但靜思語不只是拿來讀,更要落實在生活中,將感恩付諸行動。」
從2011年民宿開始經營的第一組客人起,慧雯將每月營業額的十分之一,布施到慈濟功德海。「這完全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相對在精神層面上,變得非常富有。」在「靜思語30音樂會人文饗宴」上,慧雯滿臉笑容,對台下聽眾侃侃而談,像在分享一樁喜事。
「若要知道我的營業額有多少,就在我的捐款收據後面加個『0』。」她把每月的捐款收據張貼在公布欄,昭告房客好友們,慈濟功德海裡有你、有我、有他,大家一起來共行好事。
拉長情,擴大愛。慧雯因為秀真師姊的穿針引線,而認識了幾位志業體的年輕同仁;看著大家圍著餐桌邊吃飯邊聊家常,心裡就會感到非常幸福,所以經常主動邀請這群孩子到家裡一起吃飯。(攝影:黃秀真)
◎慈濟因緣
本是傳統佛教信仰的慧雯,來到花蓮後才知道慈濟。「我用過去捐款做功德的思維,打了多通電話到精舍,詢問為何還沒『派人』來收功德款?」
她說現今想來仍覺慚愧、汗顏,而慈濟委員黃秀真就是被派來接引的師姊,日後也成為她的「母雞」。因緣不可思議,從此展開慧雯的慈濟生涯路。
2008年慧雯和先生同時受證委員,兩人經常一起收看大愛電視台,不但吸收證嚴上人的佛法,更把靜思語當作座右銘,貼滿家中各個角落。「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內能自謙是功,外能禮讓是德」、「小事不做,大事難成」等,都給他們很大的助益。
◎落腳花蓮
慧雯的先生陳坤榮來自屏東,原是軍職,在花蓮北埔服務。慧雯則是高雄人,婚後隨夫定居花蓮。
起初她在北埔租屋處附近,擺起路邊攤泡沫紅茶鋪,初試啼聲,生意做得頗有心得,後來又經營過多種行業;隨著孩子出生,夫妻倆和三個女兒,一家五口便決定在花蓮落地生根。
孩子四歲時,在慈濟中小學附近買屋居住,女兒一路從慈濟幼兒園、小學到國、高中。中學期間,學校實施家長陪讀制度,許多家長發心晚上來校陪讀;而外地來的家長,都想多留一點時間陪陪孩子,因此選擇在花蓮過夜,方便就近照顧。
慧雯看在眼裡,為了體貼陪讀家長的辛勞,剛好隔壁鄰居的房子正在出售,當時房價也便宜,於是便將隔壁樓房買下,提供房間給家長們免費住宿。
日子久了,很多人也跟著來此夜宿。離開前,還會特意留下一些費用補貼水電。後來應家長們的建議與要求,決定成立民宿,親子也會住得安心。有了基本客源,家庭也有了收入,便可補貼三個孩子讀書的龐大開銷,營造雙贏的局面。
◎溫馨好事
民宿是一棟四層樓的透天厝,雖然空間不大,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有的設備都考慮到了。住宿客群大多是慈濟人及學校家長,他們都很愛護設備,有人退房前還會清潔房間、摺被子,甚至帶走垃圾。她感恩的說:「別家民宿就沒有這麼幸運,甚至有時還會接到『奧客』呢!」
慧雯補充:「青春期的孩子,在民宿裡特別放鬆。有自在的空間,親子可互動,還能吃到媽媽親手煮的菜,『回到花蓮的家』是身為家庭主婦的我可以了解的。而他們的互動關係也帶給我很多學習。」每一家團圓的快樂時光,都可透過家長留在臉書上的照片和感謝函一一呈現。
◎人生伴侶
每當客人退房後的善後工作,舉凡打掃清潔、清洗床單、物品歸位等,都是夫妻兩人協力完成;若遇假日,女兒們也會體貼父母的辛勞,幫忙整理。
在整理房間時,夫妻也會討論當下的念頭,「為什麼要那麼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思維?」「我想到的面向是這樣的。」彼此坦誠溝通,交換看法與意見。
「先生是我的最佳後盾,做總務、維修、跑腿,時時補位,也就是慈濟裡的『機動組』。若缺了他這位隱形人,我無法完成民宿事業。」慧雯真心感恩她的人生伴侶,一起挺過人生的磨練和挑戰,夫妻更加相知相惜。
◎感恩回饋
原本以為可以開始退休過清閒的養老生活,就在幾次促膝長談後,慧雯與大女兒母女倆一拍即合,決定將自家餐桌上的幸福感延長到家戶間的餐桌上,用行動力證明蔬食可以是平價、美味的,蔬食效益也有助於身心環保,最終實踐尊重生命的愛心永續。(謝慧雯提供)
花蓮地區大小民宿林立,各有其特色風情。慧雯經營的這間民宿,不但含藏著濃濃的人情味,更經常上演著親情大團圓,原因就在於「家的感覺」。
從不斷回流的熟客中,慧雯設計了一個暖心的「集人次,免費住」的回饋活動。「做民宿不會虧錢,賺多賺少無所謂,出發點是感恩,讓愛再回來。」
2020年6月女兒大學畢業,民宿也正式熄燈,並順利將房子出售。
「感恩房客好友們的支持,民宿收入對家庭不無小補。從一開始發的利他好願及佛菩薩的幫忙,圓滿了九年的人間遊戲。」她細數這段甜蜜的承擔。「台語有句話說『魯奔魯有錢』(愈能捨,愈能得),我真正能見證這句話。」
對於民宿的過往,歷歷在目,雖然民宿不再,但與房客之間的情感卻細水長流。慧雯懇切地說:「以和為貴,『誠信』、『利他』是我的經營哲學。」
經過2年的沉潛,而今慧雯和大女兒聯手創立素食餐廳;平價的素食餐盒,惠而不費,最主要是呼應了上人的推素,相信母女倆事業一路發是指日可期的。
◎愛心滿花蓮
2019年5月,因為一起訪視關懷,慧雯得知秀真正廣為邀約店家成為愛心商店,便即刻答應加入。她說:「我在8年前已經響應上人的『有十捨一』了。」慧雯的愛心不落人後,讓職工心裡充滿感動,成為花蓮地區第28家愛心商店。
在湋峰生日當天,貼心的慧雯將預備好的蛋糕拿出來時,意外看到平日木訥冷靜的湋峰竟然綻放出燦爛笑容,像個小男孩收到渴慕已久的禮物般開心不已。(攝影:黃秀真)
推廣愛心商店的蓮花效應,不只接地氣,更讓慈濟人得以擴大關懷觸角。來自南部的慈誠師兄湋峰,負責到慧雯經營的民宿收取愛心竹筒,由於他的個性憨直,常感孤單;慧雯經常邀他留下用餐,像鄰家弟弟一樣聆聽他的心聲,讓他非常感動,如今湋峰也受證為委員。
慧雯善良、活潑,心思靈巧,是最佳主持人,主持精進日和歲末祝福,台語、國語流利,融合上人的佛法,每每讓人耳目一新。
謹祝慧雯全家,慈濟路上,同行菩薩道,結更多的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