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韓景霞(彰化)
攝影:徐鄭彩芳、辛明春
精舍師父導讀經典,由影視志工陳金柳師兄出班錄影,抓住學員專注神情。 (2006.4 攝影:徐鄭彩芳)
他手心朝上,放上一塊三斤半重的紅磚,再疊上裝著九分滿水的玻璃杯,屏住氣息從十五秒,慢慢練習增加到二十秒、二十五秒、三十秒;杯水更從九分滿加到全滿。就這樣,每天練習三十分鐘,抖動的手臂,從溢出少許水到不滲一滴,終於練就一手靜定的錄影功夫......。
◎志工接送情 牽起慈濟路
過去要陳金柳加入慈濟,因緣可不是那麼容易。回想1991年大陸華東水災時,慈濟人來家裡募款,陳金柳當時非常不以為然,心直口快的他,只差沒有把人趕出去。
老闆趙彩蓮是慈濟志工,知道他是因為不了解,才不認同慈濟,於是經常找機會,或邀約他參加活動,或請他幫忙載人去環保場做環保,卻屢遭陳金柳找藉口推辭。
在一個炎熱的日子,趙彩蓮再次央請陳金柳開車載環保志工到回收站,這次他終於勉為其難地答應了。
當天車子才到環保站門口,裡面的志工已經站出門來迎接,「感恩喔,師兄!先進來喝點水吧!」車內幾位志工一骨碌地下了車,一面熱烈相互打招呼,一面快速到了定點做起分類。
一旁站著的陳金柳,看見有那麼多老人家,在悶熱的天氣中,頭頂著大太陽,大家卻還能耐著性子,邊做分類、邊熱絡地閒話家常。百思不解之外,熱心腸的陳金柳,也立刻察覺了這群老人家的需要。
他向老闆趙彩蓮反映:「那些人做『沒錢工』(沒有報酬的白工),你們還讓人家在大太陽底下曬,真是......。」
嘴上雖說著近似責備的話,沒想到背地裡,他竟默默地自掏腰包,購買了大型電扇送到環保站,還買了黑網,為環保站搭起遮陽棚架,讓大家免於日曬。就這樣一分不捨的慈悲心,讓陳金柳一步一步融入慈濟大家庭。
◎專業提升 就換機器
1998年,陳金柳參加慈濟列車時,自告奮勇提出:「我家有小型V8錄影機,就讓我來替大家服務吧!」回來後,本來很開心自己做了些紀錄,可是播放後卻發現畫面不清楚,他感到十分懊惱,於是自我安慰:「也許換好一點的機器就會好多了吧!」
機會終於來了!女兒結婚想要請人錄影,陳金柳喜孜孜地自我推薦說:「我來錄就好,妳幫我買臺小型DV錄影機。」女兒二話不說,馬上答應老爸的要求。
新買的機器果然發揮了功用,不僅用來拍攝女兒的婚禮,最主要還是用在社區環保志工的記錄上。他拍出來的影片,在志工研習課時,受到講師的肯定,也被大愛臺採用播出,讓他信心倍增,對自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拍了幾支影帶後,又感覺畫面色彩不夠好。「大家信任我,把任務交給我,我總不能讓大家漏氣吧!」陳金柳再度興起更換專業錄影機的念頭。
為了要跟上科技腳步,這次陳金柳掏出私房錢換購HD錄影機。買了機器之後,陳金柳總是對旁人說:「這是過年時孩子們給我的紅包,還有我自己的私房錢,藏在床底下已經五、六年,再不拿出來用,都快發霉了!」
不過,遇到要拿新機子出班時,陳金柳卻不敢讓老婆知道,只能心虛地瞞騙她說:「這是社區新買的機子,要讓我先試用。」其實老婆對這事早已默默支持與認同,只是暫不戳破他的「牛皮」罷了。
不過,機器是買了,但開始使用專業錄影機,對不識字的陳金柳來說,又是一項大考驗。除了開機和關機,不只是看不懂英文說明書,就連廠商用手寫了份中文說明書給他,也是摸不著頭緒,還得再請人來幫忙解說其中的字義。
然而,「有心就不難」,是他突破障礙的座右銘。他積極找時間參加各種相關課程研習,既然不能舉一反三,那就反覆練習以增加記憶。準備紙筆,寫下自己看得懂的字,想盡辦法就是要學會專業錄影操作。
最後終於讓他克服了使用上的種種困難,可是,每當回家反覆觀看自己拍攝的影片,總會看到影片中跳動的畫面,幾乎是隨著自己的呼吸在起伏,讓人有頭暈的感覺。錄影志工陳金柳師兄,頸椎戴著護具仍然精進擔任錄影勤務。(2008.7 攝影:辛明春)
◎土法煉鋼 穩定畫面品質
陳金柳苦思對策,終於讓他想起當兵時,吊鋼盔練習射擊穩定度的情景。於是他如法炮製將手心朝上,放上一塊三斤半重的紅磚,再疊上裝著九分水的玻璃杯,屏住氣息從十五秒,慢慢練習增加到二十秒、二十五秒、三十秒;杯水更從九分加到全滿,就這樣每天練習三十分鐘,抖動的手臂,從溢出少許水,到不滲一滴,終於練就一手靜定的功夫。
能留下真人實事的紀錄激勵人心,是一件美善大事,一定要傳承給下一代。陳金柳期望兒子能趕快接棒,繼續慈濟志業,志為人文真善美志工。他把自家新宅的二樓,提供給伸港區慈濟人作為開會、讀書會、共修會場以及電腦教室之用,自己也同時學習電腦操作。
陳金柳曾因病做了頸部手術,在活動會場,戴著頸圈固定架,忙著看錄影機視窗,調整腳架選取畫面,或穿著護腰在會場裡走動,換角度、換視野。專注投入活動錄影的身影,讓人看見了生命的熱情;他的生命,也因為走入慈濟而更加豐富、開闊......。
(202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