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倢筠
二○二一年八月阿富汗政治局勢發生巨變後,大批阿富汗人民自家園撤離。這些流離海外的難民裡,有許多人陸續移入美國境內,多數在聯合國的協助下暫時安置在威斯康新州、西維吉尼亞州和德州等地。
同年十一月底,北加州慈濟志工張願鈴從北加州佛瑞斯諾(Fresno)地方報《Fresno Bee》的報導得知,有一批阿富汗難民將遷入佛瑞斯諾社區重新安置,亟需愛心人士協助提供住房和捐贈各項物資。因此,她立即協調社區內的慈濟志工募集家用品送往指定單位,就此打開了一扇慈善之門,與這些來自遠方的新居民結上一份好緣。
佛瑞斯諾的社區民眾,經由慈濟志工得知阿富汗難民家庭的困境,捐贈腳踏車給年幼的孩童。(攝影/張願鈴)
◎ 迅速提供租屋協助
慈濟佛瑞斯諾聯絡處現今會所的業主,原本計劃在退休後將房屋收回自用,得知阿富汗難民都在尋找住處,因預算有限,困難重重。他心生不忍,便決定把慈濟佛瑞斯諾聯絡處暫時租給歷經戰亂、流離失所的難民家庭。慈濟志工也全力配合,儘快將聯絡處清出,讓阿富汗難民家庭能有一個安身之處。
佛瑞斯諾慈濟志工合力將聯絡處清理乾淨,協助新租戶阿富汗難民家庭遷入,盡快有安身之處。(攝影/劉倢筠)
難民家庭中唯一會說英文的巴西鶴(Basir),對慈濟志工如此迅速地讓他的家人得以安頓,再三讚賞和感謝。由於大部分難民都不諳英語,巴西鶴在協助安置難民的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翻譯。
巴西鶴早在五年前就抵達美國,最初落腳在北加州薩利納斯(Salinas)地區,由於無法負擔當地偏高的房租,遂在二○二一年九月搬到加州中谷的另一個農業大縣佛瑞斯諾;所以,當其他阿富汗家人抵達美國後,也選擇落腳於此。
◎及時送上生活關懷
五年前,巴西鶴剛到美國時,人生地不熟,又沒有信用紀錄,租屋時處處受限,夫妻倆最後只能租住在一戶人家的小房間裡,由於無法使用廚房,令他們只能在外面用餐,生活充滿窘境。
看到難民們抵達佛瑞斯諾後,有地方教會及各方人士紛紛伸出援手,提供各種生活物資,這些溫暖讓巴西鶴在回想來到佛瑞斯諾之前的艱苦日子時,心中感觸良多。他說:「有一天,突然心臟病發,還以為大限已到,沒想到被救了回來。」巴西鶴在經歷生死之後,覺得是上天還有任務要他去完成。現在能夠協助難民朋友找到安家之所,採買生活所需,安心的在異鄉展開新生活,就是生活中最快樂的事。
佛瑞斯諾慈濟志工們也主動展開支援關懷行動。志工朱麗珍聽到阿富汗難民的需求,很快地將家中可用的物資送到難民家庭的手中,她說:「這些難民在逃離家園時,除了身上的衣服,什麼都沒帶出來;千里迢迢的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面對新環境、新語言、新的生活,無一不是充滿了挑戰。」 但她也可以看到阿富汗家庭把希望寄託在孩子們身上,如同許多第一代移民家庭,一心培養孩子在新的國度裡成材。
同樣有難民家庭背景的志工朱麗珍(左),對難民的處境特別能感同身受。(攝影/張願鈴)
◎感同身受,愛無所不在
同樣是難民家庭第二代的朱麗珍說:「難民們的遭遇和感受讓我難過,因為在緬甸陷落的時候,我的爸爸也有過一樣的遭遇。我們很高興能有付出的機會,非常感恩張願鈴的因緣轉介,看到慈濟志工竭盡全力提供幫助,更是觸動我心。阿富汗難民要在異鄉開始新生活,過程必然是非常艱難的,希望能幫助他們早日安居樂業。」
3月26日,在Fresno 的阿富汗難民首次舉辦慶祝他們的新年。(攝影者/陳敬斐)
除了物資上的支援,慈濟佛瑞斯諾聯絡處成立阿富汗關懷小組,志工團隊組織各項關懷活動,討論和了解新居民的確切需求,以便進一步深入關懷,讓他們能夠感受到鄰里的貼心之愛。唯有透過愛的傳遞,讓愛能夠通過關懷流淌到難民的心中,才能幫助他們心靈平安,盡快融入社區,安頓每一顆流離徬徨的心。相信只要人人心中有愛,社會就能擁有和諧的生活。
佛瑞斯諾慈濟志工號召社區集合愛心,購買阿富汗難民家庭的手工饢餅,協助其增加收入。(攝影/張願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