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存摺

0觀看次
A- A+

撰文:王瀅琇(高雄)

連玉華(慮衡)師姊教導孩子如何分類回收物。(2004.02.18攝影:吳柏雄)

「我們每個人都有兩本存摺,一本是銀行存款簿,要我們自己去努力賺錢,儲存出我們想要的數字,但一旦無常到來,再多的錢,任誰都帶不走。」12月29日下午,高雄靜思堂七樓會客室裡,連玉華向上人說著她的體悟。

「另外一本是功德簿,就是要我們去行善,默默地做,福報才會來。雖然是無形、看不到,可是當無常來臨時,只有這功德簿,是可以讓我們帶在身邊......」唯有善行才能改變命運,連玉華深信不疑。

今年六十三歲的連玉華,在三十五歲時遇見慈濟,第一次見到上人,是在慈濟的屏東分會,她說那一天,她永生難忘。

「那天早上到屏東分會時,看見一屋子全部都是女眾,穿著慈濟的制服,當下我就被攝住了!」連玉華說起當時的景象,穿著制服的慈濟人,言行舉止從容、優雅,即使是過了這麼多年,依舊歷歷在目。

當天連玉華坐在靠近門外的位置,聽著上人的開示,眼神四處瀏覽,不預期地與上人眼神對到的那一刻,她莫名地淚流不停。

「上人當時說:『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這句話重重地敲了我一下,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就一直哭,眼淚嘩啦啦地流......」許是歷經種種生活的苦,當聽到這句話時,連玉華有著被了解、被撫慰的感動。

回來後,連玉華對著先生說她要做慈濟,語氣堅定不移。同年(1994)的八月,她搭上回花蓮精舍的遊覽車,此後開始吃素,再不碰眾生肉。但要做慈濟,也不是那麼順遂。怕生、拘謹的連玉華,被先生笑說一定無法募得到會員,勸說慈濟還是別做了。

「我心裡不服氣,晚上騎著腳踏車,出門去拜訪我的同事,七點左右來到第一位同事家,跟他開口說花蓮有位師父在做救人的善事......」連玉華話還沒講完,同事就拿出一疊厚厚的捐款收據,對她說慈濟太大也太有錢了,我們小人物做小善事就好了,手中是另一家慈善會的捐款單,問她要不要也一起捐款?

受挫的連玉華繼續尋找有緣人,第二位、第三位......,準備到第四位的同事家時,已接近晚上十點,鄉下的夜晚,天總是特別的黑,連玉華其實已心生疲憊。

「我知道慈濟呀,我正想要了解呢!」連玉華眼睛一亮,彷彿看到了微光。而這位同事,日後也成為她慈濟樹的第一顆種子。

2021年12月19日,高雄市大樹共修處舉辦社區歲末祝福,李榮吉師兄(惟均,左)與同修連玉華師姊(慮衡,右)一起為今天祈福活動敲響第一鐘。(攝影:張香花)

一路走來,連玉華的慈濟路,今年即將邁入第二十九個年頭,從當年為生活、家庭打拚的貧窮小婦人,到如今早已生活無虞的樂齡銀髮貴婦,她說富有的是心靈風光,不是金錢、物質上的富貴。

「今年(2021)阿孫ㄟ(閩南語)受證榮董,這是我家第四個榮董了。2011年我先成就我家師兄圓滿榮董,2015年時,我拿我的退休金為自己捐榮董,之後再為媽媽圓滿一個榮董,今年是為我孫子捐榮董。我不是多富有,但我生活夠用,人生不是存款多就快樂,是能幫助到人才真正快樂。」連玉華對世間財富的淡然,就如同她說的,當無常到來,富貴如浮雲,惟有功德簿,能隨身。

「上人說:『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我們夫妻很聽話,老實修行,一路上有很多貴人出現,才能讓我們走到現在的輕安、自在,真的是印證了上人的這句話。」如今外表福態、慈祥的連玉華,再次承擔起大樹區的和氣組長,與大樹區和氣隊長的李榮吉,既是夫妻,也是菩薩伴侶,兩人將世間財富,化成利益眾生的福德資量,在慈濟路上,做一對逍遙的歡喜菩薩。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