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皈依孫」

0觀看次
A- A+

撰文:魏玉縣
攝影:魏玉縣、楊凱誠

「我會覺得,我們家小朋友跟他媽媽的緣很淺,他缺少一分母愛。」身兼活動組的志工楊美琦,手中抱著她一歲又兩個月的孫子,訴說她的心情,「我想,我們慈濟裡面愛最多,我希望他所缺少的這分愛,能從別的地方補齊,我也相信慈濟人不會吝嗇去付出這分愛。」

楊美琦的媳婦很年輕,生下孩子時才二十歲,荳蔻年華,亮麗的人生才剛要起步,年輕人不願因為有了小孩就困守家中,滿月不到就外出工作。從那時候開始,楊美琦就身兼母職,二十四小時照顧著這個剛出生不久的小孫兒,沒想到,年輕的媳婦還是在孫子將滿四個月時,離開丈夫和孩子,去走她想要的人生路,這孩子,就由奶奶楊美琦接下照顧的責任。

楊美琦是社區活動組幹事,社區裡的許多活動她都必須參與策畫,再跟社區的的志工們協調、共識,而這時間幾乎都是選在晚上。因此就可以看到楊美琦一手抱著孫子,一手拎著尿布、奶粉出現在共修處;有時必須上臺,又見她一手抱著孫子,一手拿著麥克風。

孫子安靜時,一切都還能按照程序進行;鬧脾氣時,楊美琦無法兼顧,其他的志工馬上補位,抱起小孩又哄又騙,這樣的場景,在慈濟的共修處經常上演。孫子還在襁褓中時是這樣,長大會走、會跑了,場景換成志工追著他跑,或是強抱起來往室外走,讓場內的流程可以順利進行。

儘管如此,在場的志工們沒有任何人有怨言,或有任何不悅的神色,哪一個人方便,就近就成了「臨時褓母」。「我就是堅信一個原則,小孩帶來慈濟絕對不會丟掉,因為大家都會幫忙帶。」這就是楊美琦堅持的信念,「我希望他能夠早一點接觸慈濟,善心、善念可以早一點啟發。」

慈濟志工,的確是楊美琦最大的後盾,「不管是在我們區,或是其他和氣區,只要他(小孫子)出現,師姑、師伯都很喜歡他,都搶著要抱他。」這或許也是楊美琦最大的支持力量,也如她堅信的,「師兄、師姊的言行舉止中,就是有一分善的力量,應該多少會給這個孩子善的能量。」

楊美琦欣喜地說,尤其是這次的歲末祝福,許多平時看起來很嚴肅的男眾志工,抱著小孫子時,那種和藹可親的「爺爺臉」都跑出來了。「這就是他(小孫子)的福報,雖然缺乏媽媽的愛,可是卻得到許多師姑、師伯、阿公、阿嬷的愛。」

二十四小時帶孫子,又要忙慈濟事,楊美琦坦然說道,「有時候真的會很累!」但是看到小孫子睡覺的可愛模樣,心中還是漾起那股滿足感,「只要他有那分正向的能量,我覺得一切都值得。」

楊美琦帶著一歲多的孫子剛牙牙學語,可愛的模樣惹人疼,在慈濟志工陪伴下拿著銅錢存入竹筒內。(2021年10月13日,攝影:楊凱誠)

在慈濟,有一句話叫做「皈依孫」,就是說在孫子出生後,因為年輕父母都要外出工作,身為爺爺或奶奶的慈濟人,很自然地承接下照顧孫子(女)的責任,而減少出勤務的時間跟次數。

楊美琦的先生還在上班,白天無法照顧孫子;兒子(孫子的爸爸)則是在上晚班,晚上無法顧小孩,加上孫子特別黏奶奶,因此楊美琦就必須時時將孫子帶在身邊。然而,她還是堅持做慈濟,「就如上人說的,『會做是福氣,不會做是廢棄(臺語)』,我就是堅信這些道理,能做就是盡量做。」楊美琦繼續說:「或許是這個孩子跟慈濟也有因緣,所以他到慈濟的道場都很開心,像走『灶腳』(臺語,廚房之意)一樣,就帶他繼續走下去。」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