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入寶山拾寶

0觀看次
A- A+

撰文:余春芳

「與其只是站在外面聽別人說,不如親自參與其中去體會了解最實在,也最深刻。」慈濟教聯會鄧悅玲對自己說。

2015年,慈濟被一陣強烈的無明風襲擊,臺灣社會,甚至國外的慈濟人都受波及。但仍有一群冷靜、理智的會眾,想親自了解慈濟在做什麼?臺中市進德國小附幼園的鄧悅玲老師就是其中之一。

鄧悅玲在家中排行老大,妹妹嫁到臺北,所以潭子娘家的父母大都由她就近照顧關懷。父親是中校輔導長退伍,曾在花蓮空軍基地服務過很長一段時間,對於花蓮的好山好水極為熟悉且喜愛。以往父親都在臺中榮總看診,然而從潭子到榮總,路程較遠,鄧悅玲擔心兩老年紀漸長,不會開車也不會騎機車,於是勸父親就近到臺中慈濟醫院看診。

2015年11月父親生病住院期間,鄧悅玲頻繁進出醫院,曾聽醫療志工分享大體捐贈的意義,便主動了解相關內容;而身為軍人的父親,對於生死這趟旅程看得很開,認為身體只是一個軀殼,能將死後無用的身軀,奉獻給醫學教育,成為捨身菩薩,培育良醫,是一種福報。家人也贊同此理念,於是一同祝福並放手道別,圓滿父親人生的宏願。

2016年1月,高齡八十八歲的父親因器官衰竭安詳往生,如願成為大體老師。鄧悅玲說:「父親植葬於吉安鄉植葬區,風景優美,依山面海,父親一定很歡喜,是金錢買不到的好風水。」每年她都會陪伴母親回到花蓮,參加無語良師的感恩追思音樂會,對敬愛的父親表達思念與祝福。

慈濟大學對大體老師的尊重和人文,令家屬很讚歎和感恩。花蓮是父親生前很熟悉的地方,就算特別選也不一定選得到那麼好的風水,能讓父親安奉在大捨堂是他們全家很大的福報。鄧悅玲說:「母親從一開始的不捨,到現在覺得很安慰、很放心。能圓滿父親最好的選擇,我和媽媽也都簽署了大體捐贈。」

之前鄧悅玲就常聽到一些對慈濟較不公允或偏激的報導和批評,但在她的印象裡,不管在慈濟醫院或是慈濟大學,慈濟師兄師姊們溫馨細心的陪伴、真誠的微笑和充滿慈濟人文優雅的接待,切切實實地膚慰了家屬們的心靈。

鄧悅玲於是告訴自己:「與其在外面聽別人說,不如親自參與其中,自己去了解體會看看。」於是,她從幾次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課程中,欣賞到優美並充滿道氣的手語演繹,加入手語隊,積極參與慈濟各項活動;2019年開始到社區參加親子班活動,承擔課務的功能。

鄧悅玲老師在臺中市民權舊分會所帶動社區親子班,也承擔課務工作。(鄧悅玲提供)

鄧悅玲(中)很喜歡手語,所以在教聯會也是手語團隊。(攝影/簡明安)

務實求真的鄧悅玲說:「其實就是對慈濟的了解不多,希望藉由親身參與慈濟事,來了解、認識這個團體。」

她一口氣承擔北屯區、民權舊分會所、臺中靜思堂三個親子班的課務工作,幾乎每個假日都會有活動。鄧悅玲非常感恩先生與孩子的認同與護持,「我會把行程事先告訴家人,家人都很清楚我在慈濟做什麼。」

鄧悅玲(左一)自從踏入慈濟後,積極參加各種勤務,她要親自入寶山拾寶。(攝影/簡明安)

有一次,在前往臺中慈濟醫院親子班的公車上,鄧悅玲與同是穿著教聯會制服的邱淑姿老師結識,邱老師常分享許多慈濟活動訊息給她,只要時間允許,她都樂於參加。她說:「參加社區品書會,聽上人開示及志工們的分享,讓我對佛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法喜充滿的心情。」

鄧悅玲很喜歡慈濟帶給自己的精進與歡喜,從品書會聞法中,能夠得到正能量和靜思語。在日常及職場生活中,也許無法選擇讓負面人事物不要出現,但自己卻可以選擇,以真善美的好事來平衡它,建立正向積極的習慣,讓自己擁有快樂生活的力量。

邱淑姿老師鼓勵她參加培訓,可以了解更多慈濟事,歡喜付出結法緣。於是在2021年,她與另外三位讀書會的同修一起培訓,11月21日受證加入慈濟大家庭。雖然參與慈濟的時間不長,但是看到資深志工帶著大家做訪視、承擔骨髓幹細胞推廣、香積......等等工作,無所求的積極付出,體現「法入心、法入行」的身影。鄧悅玲很敬佩他們「對的事做就對了」的勇猛精神,這些人間菩薩足跡很值得她好好學習。

鄧悅玲於2021年11月21日受證委員。(攝影/邱百豊)

鄧悅玲很熱愛教學工作,她認為孩子也是自己的老師。她將靜思語運用在教學活動上,引導孩子實踐生活威儀、力行環保和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等許多慈濟人文相關的課程。過去小朋友開水龍頭洗手,好像是消防隊要救火一般大,自從叮嚀他們「一筷省水」之後,孩子都能確實做到,將水量開得如一根筷子般粗細的流量,也會彼此互相提醒,真正讓善法融入孩子們的行為。

之前她會很急,總想給對方很多她認為好的東西,從來不會去想對方的感受,當受到挫折或委屈的時候,就會責怪對方,認為問題就出在別人;現在的鄧悅玲學習放慢腳步,靜思語「口說好話如口吐蓮花,口說壞話如口吐毒蛇」、「對人要寬心,說話要細心」、「心美看什麼都美」一直是她生活中的準則。

她也相信「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愛有多大,福就會有多大。」希望在上人的引領下,跟隨師兄師姊的腳步,繼續在慈悲的菩薩道上勤精進。

鄧悅玲說:「我會繼續種下一顆顆美善種子來影響孩子。能在潛移默化中,啟發孩子的善心良能,是我最開心做的事。」她自許要將在慈濟所學的運用在教學上,並用心檢視自己,把每件事做得更好。

鄧悅玲很感恩一路走來有師兄師姊的陪伴、教導與付出;也珍惜與法親、同學們一起精進成長的殊勝因緣。她相信,「走上慈濟這條路,是對的選擇。有您們真好!」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