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影機下的莊嚴慈悲

0觀看次
A- A+

撰文/林淑真;攝影/施哲富

每一年上人行腳的歲末祝福現場,總會看到幾位專業攝錄影人員,專注的捕捉著活動畫面。其中張義川師兄,年年參與。他總是不疾不徐、掌鏡自如,就像他平凡從容的臉孔一樣,給人自在的感覺。

從進來慈濟開始,將近30年的時間,一直承擔慈濟大小活動攝錄影的張義川說:「真真實實錄影機螢幕上,看到上人的捨命救地球,只希望能握因緣,好好的付出,畢竟自己也上了年紀了。」

「當年沒有幾個專門錄影的師兄,我就自己拿著一台小八做記錄。」他說:「後來影視志工總窗口黃錦益,把幾位有大型錄影機的人集合,專門記錄上人的足跡。」

張義川說:「只要上人行腳到哪裏,我們就由黃錦益統籌分派出班,全台灣跟著跑,最多的時候就是歲末祝福。」

他回憶:「以前拍歲末祝福很辛苦,一天早、午、晚三場。OB轉播車裡面有各種轉播器材,有導播在裡面,成員就要跑第一。」

「每天最晚五點鐘就要起床,快速的漱洗吃早餐後就出發,到現場架設機器、拉電線,以前設備笨重,但也不敢一刻鐘延誤。等到準備就緒,就要提早趕到現場準備錄影。」好不容易晚上場結束,他們就又馬上收拾東西,為隔天要去的地方做準備,並且及早出發。

張義川說:「像今年第一場宜蘭場次,因為上人是從花蓮出來的,我們就可以提早一天去做準備。」

如果是上人已經在行程當中的轉換地點,張義川說:「我們在前一個地方結束,就要立刻準備,很快的追著上人跑到下一個地點。那就要特別加緊腳步。」

以前上人行腳一年兩次,現在上人一出來就兩輪,尤其這兩年,因為自然法則,鏡頭前的上人,讓張義川十分的不捨,就想到自己一定要更努力做。

張義川和太太周美麗,以前信奉神道教,從來不認識佛教。他說:「最早到花蓮見上人,感受很深。那時精舍還沒有蓋好,我和周美麗就在簡陋的鐵皮屋下頂禮上人。」

他說:「想不到佛教這麼殊勝,上人竟是這麼莊嚴!」從此他們倆就很認真地在社區做慈濟。

多年近距離拍攝上人,尤其歲末祝福場會有許多達官貴人來訪,張義川多有見聞。他說:「平常從媒體上看的高官、民代,說話犀利無比的,一來到上人面前,態度言語都瞬間轉溫和的判若兩人。」而上人的慈悲以及不涉政治的智慧,面對來訪的各方領導者,總是中庸不傷人,只是誠懇的正向鼓勵他們多為民服務。很令人佩服。

往年歲末祝福時期,常有很多海外回來的師兄姊,張義川說:「有幾次在一旁聽上人和海外志工關懷聊天時,突然就會問到,好多年以前的一個個案,現在什麼情況了?」

「我就聽過菲律賓的師兄說他們都嚇了一跳,因為連他們自己都忘記了那個個案了,上人甚至連名帶姓,案主名稱都記得清清楚楚的在關心。」

張義川也感受到上人對所有人的尊重,譬如有海外志工,言談當中把當地土著說成「番仔」時,下午會立即指正說要稱呼為「原住民」。而這些原住民本土居民,也都是上人一直以來,要求各國海外志工要接引的本土志工。

張義川說:「因為上人的鼓勵,現在有海外僑居地的本土志工,也都被培養出來和華人一樣可以做很多的好事。」

「以前到海外參加活動,都必須透過幾層翻譯,才能夠聽得懂他們的方言,現在再出去,都已經能夠無障礙的溝通了,這都要感恩上人的睿智,一直培養出本土志工的緣故。」

張義川拍攝到的上人,永遠都是那麼莊嚴慈悲。他說:「無形當中我也學習到上人,隨時梳理好儀容。」

他更說:「隨緣不斷地吸收上人的說法,發現自己的習氣也都漸漸的改掉了。」

因為師父注重弟子們的形象威儀,所以在拍攝上人當中,張義川也會細心留意,因為每一個莊嚴慈悲畫面,都是要傳達到全世界的愛與善。

張義川感恩此生有如此殊勝的福報。能藉由攝錄影承擔,和周美麗從台灣到全球各地,參與紀錄21世紀慈濟志業的歷史,盤點自己,感恩也能有一些價值,只願上人法體健康,自己也能夠好好的把握時間多付出。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