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心傳】謙虛,能納百川大海-謝政興醫師(中)

0觀看次
A- A+

◎謝政興醫師(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兼任主治醫師) 撰文/ 明含

 

2019年與時任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張宏江教授(中)及數位理監事,在澳洲Brisbane參加第17屆亞太性醫學會(Asia Pacific Society for Sexual Medicine),同時成功爭取2021年在台灣的主辦權。(圖片提供/謝政興)

忙到沒時間度蜜月

大學前二年,謝政興參加台大慈幼社山地服務團,利用寒暑假在台東縣海端鄉,為當地小孩課業輔導、家訪及團康活動,從旁協助建立自信,同時拓廣視野,接觸更多的人事物。謝政興深覺城鄉差距仍待克服,不同的文化本無優劣之分,必須包容尊重不同的文化差異。
「更了解到付出是需要學習的、有技巧的,否則容易被解讀為同情,一片好心卻引人反感。」

一己之力雖有限,但至少是個起步,學到的總比付出的多,在社團中更強調分工及團隊合作,這也是未來醫療生涯很重要的一環。大三之後,醫學課業繁重,也就無暇他顧了。

羞赧的學生時期,謝政興大多認真念書。大學新鮮人生活多采多姿,社團同學來自各院系,但僅止於普通男女朋友。當兵後,交往異性的機會更少。忙碌的行醫生活,更是忙得人仰馬翻,使得他直到三十四歲,還未覓得如意的人生伴侶。望孫心切的父母,積極安排密集的喝咖啡相親。
「最高紀錄曾在一天內喝了四杯加糖的咖啡,喝到連爸爸都提醒我:『小心得糖尿病!』」

終於,真命天女出現了!兩人在雙十節當天相親,隔年二月就閃電結婚。因為醫院工作非常忙碌,所以連結婚也要超高效率。
「排婚假很不容易,連出國度蜜月都省了,幸好太太很能體諒。」

妻子畢業於台大會計系,原本在銀行上班,但後來兩個小孩接連出生後,就辭職全心照顧小孩。賢慧的太太每天會煮三餐,廚藝漸臻佳境,雖然比不上媽媽當年一天餵四餐,但謝政興已經很感恩太太願意犧牲高學歷,全心來照顧家庭,成就他繼續行醫。

受童年成長經驗的影響,謝政興希望小孩擁有如宜蘭的綠地,親近大自然,可以盡情跑跳玩耍,留下美好的童年回憶。

現代的小孩誘惑太大,整天黏著電腦、手機虛度光陰,所以謝政興會限制孩子使用這些電子產品,也會主動提供報章雜誌給子女看,抽空陪小孩運動,培養正當的嗜好並鍛鍊體力。

謝政興在小孩學習上較放任,但誘導他們發掘興趣的事物,學業上的成就只要求盡力就好,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凡事不必強求。當年自己的生活重心,只有乖乖念書,但子女太好命,不知人間疾苦,因此想等孩子大一點,藉由做環保、參觀育幼院等活動,讓小孩見苦知福。

菜鳥醫師遇貴人

以體外震波碎石機治療尿路結石,是方便、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式。(照片提供/謝政興)

當年腎臟移植的權威賴明坤教授,擔任台大泌尿科主任,首創讓第四年住院醫師在實驗室三個月,不用管其他臨床事務,鼓勵他們做任何想做的實驗。
「有些人當成是放假,我卻很認真地做了細胞培養實驗和生化分析,但實驗都失敗,自覺沒天分,只能半途而廢。」
「直到練習做白老鼠的顯微手術,才找到興趣。」
「當年我在台大上解剖課時,有『謝顯微』的外號,因為同學發現我解剖很精細,稱讚我的手很巧。」

他在台大動物實驗室裡,自行幫白老鼠插管、麻醉,然後在顯微鏡底下做手術,沉醉於顯微鏡下新奇的世界,當時覺得很有趣,也很有成就感。但當年泌尿科的手術,都習慣使用傳統的刀具,顯微手術在泌尿科的運用價值很低,也不知未來的應用前景。

台大謝汝敦教授很用心栽培謝政興,去舊金山開醫學會時,還特地帶他出國見世面,當時很少主治醫師會這麼做。他原希望謝政興總醫師結束後,繼續留任台大醫院,但謝政興幾經考慮多項因素,雖感念師長厚愛,仍心懷不捨,決定去陽明醫院服務。

那時門診病患不多,每天下午四、五點,看著依然白亮亮的太陽下班,自覺生活太閒散。正巧台大學長楊緒棣教授,邀請謝政興去剛成立的三峽恩主公醫院共同打拚,謝政興在此度過忙碌的四年。

升任主治醫師後,第一次為病患進行開腹式攝護腺肥大切除手術時,相當緊張,因之前不曾單獨完成這種手術,就找學長進手術室來當靠山。戰戰兢兢地開完刀,學長大大讚歎一番之後,居然告訴他:
「以前都是當助手,其實我也是第一次完整做這種手術,不過手術之前,有再念過一次書啦!」
「這讓我當場傻眼,原來學長只是好心來壯膽的!」

「後來才發現,開刀要比看門診輕鬆許多,因為開刀的病患上了麻醉藥,躺在手術台上不吵也不鬧,而且泌尿科大多是短時間的手術。」
「而門診一天若要看一百個病人,就得應付一百個病人的問題,而且不能診斷錯誤,只要有一位病患處置失當,後果嚴重。」
「正如同考試必須考100分,考99分仍算不及格,這就比學生考試還難。」
因此門診無法看太快,每位病患都需竭力診治,以免錯失診斷的細節。

直到1999年,他到日本東京參加醫學會,遇到許耕榕教授,又開啟另一段人生奇遇。許教授曾在國際性醫學會,得過學術研究大獎肯定,但常感嘆自己的技術及學術成就,如在其他國家早就升上正教授,在台灣卻懷才不遇,未獲泌尿科學界普遍認同,渴望有一位知音來肯定他在這方面的成就,更希望有人能繼承發揚男性學手術。當謝政興提出想學習他的男性學手術時,許教授慨然允諾,無私地傳承技術給謝政興。

許教授常強調:「能細就能粗,能粗不一定能細。」
只要先具備顯微手術基礎,即使進行一般手術,也可大大降低併發症的風險。男性學手術要細緻、完整,不可電燒止血破壞組織,術後結果才可能好;但大部分醫師無法做到這境界,術後結果常不如預期,就放棄這部分的男性學手術。男性學手術目前仍存在爭議,若無許教授對這類手術的龜毛要求,將很難獲得良好的術後結果。

此時憶起賴教授與謝教授的提攜照顧,之前的顯微手術基礎,終可派上用場,領悟到人生應多學習,日後總會有一番機緣巧遇。

2005年台北慈院啟業,楊緒棣教授轉任台北慈院外科部主任,邀謝政興到台北慈院服務,從此開始與慈濟的一段因緣。

「俗話說:你不能教老狗新把戲。資深的醫師學新知技術,也有一定程度的障礙。」
「以前醫師都用傳統方式開刀,現在都用腹腔鏡微創手術,面臨完全不一樣的手術環境,使用完全不一樣的器械。」
「從看著病人身體開刀,改成盯著螢幕動手術。」

過去當住院醫師時,從沒接受過這樣的訓練,但當此種造福病患的手術已蔚成主流,就要與時俱進。其實面對新的儀器或技術,謝政興也像當年的菜鳥般惶恐,與後進醫師從頭學習,雖然有壓力,幸好科內同仁共同扶持成長,現在已漸入佳境,因此要感恩的人實在很多。他常期勉新進的醫師:「人要謙虛,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沒那麼了不起,要精進,勤能補拙,時時補充自己的能量。

因此除了精進微創手術之外,他更期許有更多醫院能購置訓練用的顯微鏡,讓後進醫師練習顯微手術。顯微手術與腹腔鏡微創手術,有部分原則是相通的,如此手術的技術才能更純熟。

「如果學會顯微手術,手術的併發症會比較少,因為手工會更細緻,能細就能粗,但能粗未必能細。」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