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手套,才發現裡面的汗水多到可以『養魚』了!」但沒關係!五月二十六日大林慈濟醫院急診入口處的戶外檢疫站,執勤的醫護夥伴異口同聲地說。
高溫無雨下讓戶外的溫度動輒升到三十五、六度以上,即使穿輕便衣服都不舒服,更別說要穿上防護裝備為民眾、病人與家屬做篩檢。黃俊卿醫師說,每天輪班六個小時,當脫掉橡膠手套時,才發現裡面已積汗若河。而因為護理人力有限,搭配醫師的兩位夥伴則要服務更長的時間。
每天從衛生局轉介來篩檢的民眾,從最多的六十多位,到近日已降到二十多人,主要是有接觸史、旅遊史或出現症狀的民眾。而從急診評估住院需要篩檢,則每日有十多人。
在檢疫站中,PCR 檢驗可在兩小時內知道結果,快篩則在半小時內,視情況需要,一旁也有 X 光機可及時獲得肺部的檢查影像。「確實會有些擔心!」黃俊卿說,遇到胸痛、去過萬華而來篩檢的民眾,但就是用心做好自己的防護,讓自己與家人都能安心,也感恩願意據實以報的民眾。做好第一步的把關,醫療團隊當仁不讓!
大林慈院急診室外設置的戶外檢疫站,黃俊卿醫師和護理師夥伴們全力把關。圖/大林慈院提供
資訊團隊 科技防疫最前線
「這應該不難做到吧!」、「從那邊複製過去或拉過去就可以了吧!」、「哪時候完成!?」⋯⋯醫療前線疑難百百種,醫院的資訊人員,隨時都要有被召喚去處理線上問題的心理準備。線上使用者的電話,時常一天少不了五十幾通,儘管不是當值的 On-call 人員,但使用者哪管這些?一有問題就抓著電話打、傳 LINE,所以有些不是值班的,連下班後也未必能安全下莊。睡覺前打叫仁慈,有的還半夜三點打,現在因為疫情延燒,部分人到凌晨三點後才能就寢⋯⋯。
臺灣有個知名天才 IT「唐鳳」,大林慈院這裡則有著一群默默無名 IT「躺PHONE」──根本是累倒在電話前!但就是要恪盡職守、各司其職,盡本分,才能將力量發揮到最大。不管「優化資訊系統」在眾人的想法是如何天馬行空,到了資訊 IT 面前,就是要用最務實的態度去實現它,包含程式開發、拉線、電腦組裝等。儘管下了班、半夜、凌晨時,都還在螢幕前奮鬥。而資訊團隊也不負使命眾望,一項項防疫資訊系統相繼出現。
資訊團隊要承擔硬體設備和軟體應用的功能運作。圖/大林慈院提供
一個月內,研發出「到院刷臉入口管制系統」、「入院即時查檢系統」、「網路預約探病系統」、「醫療資訊疫調系統」,讓民眾從入院前到住出院,都可以得到最安全的把關。其中入口管制系統更獲醫界一致好評,並無條件分享給各院使用。
此外還有兩週完成的「實名制座位管理系統」,分享給志業體,只要有需要,就隨行到現場設計座位與系統;一晚完成的「醫療與健保局資訊介接」,讓民眾能即時獲得 PCR 採檢結果;花三天完成的「無接觸實名制登記系統」;一週完成的「視訊看診資訊系統設計」等,感恩資訊團隊的防疫貢獻。
感恩高雄和彰化志工愛心集資贈予「正壓檢疫亭」,讓採檢作 業環境更安心舒適。圖/大林慈院提供
篩檢站 防破口
一大清早,住院組同仁手邊的電話沒有停過。五月下旬,住院病人及陪病家屬都需進行新冠肺炎篩檢,同仁在聯絡病人與醫師之間溝通協調,從與醫師確認病人的住院急迫性後,再和病人聯繫到醫院報到、篩檢,同時也得兼顧病床的管控,電話的這頭忙得不可開交,還得安撫電話另一頭焦急的病人。另一頭,在大門右手邊的住院篩檢站裡,由護理、專師同仁共組服務團隊,從接待、說明到篩檢採樣,搭起與檢驗科間的無間合作,確保住院治療與防疫安全。
防疫總動員,再加志工聞聲共響應,快速搭起帳篷、增設檢疫動線,在安全的最高原則下,盡可能提供民眾快一些、更舒服些的篩檢流程。這日大林慈院一天內湧入大量匡列篩檢民眾。高溫又悶熱的多變天氣,午後一瞬間又來個傾盆大雨,讓篩檢站的同仁已分不清身上的是汗水或雨水,此刻,賴院長暫時放下手邊工作,走到最前線關懷、慰問同仁,「大家辛苦了!加油!」
賴寧生院長走動關懷,向辛苦的執勤同仁道感恩。圖/大林慈院提供
疫情期間,有嘉義企業家捐贈二千件隔離衣,還有業者送來蔬食便當、餅乾,都讓醫護人員很暖心。嘉義慈濟志工六月二日再送來兩大車香積麵及蘋果,兩千二百份要送給嘉義慈濟診所、大林慈院和斗六慈院的同仁們,賴寧生院長代表同仁收下志工的愛心,並分送至總務室、感染管制中心等單位。「證嚴上人希望我們穿上鎧甲再上戰場,嘉義慈濟志工送來的愛心,就是我們最好的鎧甲,相信我們雲嘉一體,一定能打贏這場抗疫戰爭!」而高雄、彰化的志工發揮愛心集資兩臺「正壓檢疫亭」贈予醫院,可減少身著口罩、面罩、防護衣的採檢人員,因天氣炎熱帶來的不適,安心舒適做好防疫工作。
感恩嘉義志工帶來愛心物資與關懷。圖/大林慈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