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淇;圖/施哲富
時序入冬,午後陽光竟如夏日。
衣衫已經濕透,還邊走邊揮汗的武松師兄,剛把回收物資送去「回收商」那裡,這是他每周三次的例行工作。
「今天,整車的回收紙張,多賣了七十元。」
人未進門,先傳來高亢又興奮的聲音:「我專程去土地公廟前面那家回收商,他們的價格,每公斤多八角,總共賣了三百四十元,讓上人可以多救一些人。」
武松師兄曬黑的臉龐掩不住喜悅。七十元,於今天的物價指數來說,可能買不到一個便當。但如此的「精打細算」,只為蘊含其中的意義,是上人殷殷期勉的苦心;惜福、續物命、護生態、愛地球。以及環保志工如惜命般,拉平紙張、折疊整齊,再依大小綑綁扎實的用心。
「多賣七十元,多救一些人」,即如「跌倒,也要把沾在身上的沙子帶回去給上人」的清澄。多麼簡單,卻又動人的心地風光,日日綻現在每個環保站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