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風災後 真摯關懷溫情不散

0觀看次
A- A+

撰文、攝影/簡淑絲

櫻花盛開的季節,春天早已悄悄來臨,年節前後,忽雨忽晴的氣候,乍暖還寒,樹梢上的枯枝與雨後剛發的嫩芽相呼應,大地顯得一片欣欣向榮。

「韃虎開刀,妳要來看他嗎?」接到吳慈同師姊的電話,立即放下手邊工作,與陳春來師兄驅車趕往高雄杉林大愛村。

溫情不退 萬象復甦

「秋香,等會兒去杉林看韃虎。」
「韃虎住在那瑪夏山上喔!今天我正好在杉林大愛村。」
「我們可以一起去山上看他呀!」
「好啊!我帶大家去。」

聯繫後,我們驅車前往岡山與吳慈同師姊、吳慈桂師姊會合,再到杉林大愛村接陳秋香與她的姪孫女一起上山。

從杉林大愛園區往甲仙方向出發,過了甲仙橋左轉進入那瑪夏鄉,路經杉林、甲仙、小林村紀念公園,沿途山路蜿蜒,還有不少整修過後的新橋便道。

歷經十多年的休養生息,造林有成,杉林大地生氣蓬勃;2009年莫拉克(八八)風災時的滿目瘡痍已不復見。

午後的時光,在喝茶、聊天中打開了彼此記憶的窗,瀏覽歲月刻下的痕跡。


無常驟降 心有餘悸

沿著楠梓仙溪修築的省道台21線公路前進,看著窗外,當年受災印記的遠處山巒,秋香回憶起八八風災前,除了照顧婆婆,覺得自己是個快樂的婦女。緊鄰河床居住的他們,伴著蟲鳴鳥叫在山上過了安逸的四年生活。後來為維持生計,只好搬下山打工,十幾年後,再度回到山上,他們原本擁有的兩棟房子,因為八八風災一夕全毀。

「十一年前8月8日的夜晚,兒子想到門口抽菸,剛打開門,水一直灌進屋裡,霎那間,土石流跟著沖刷而來,門被卡住,父子兩人合力將門推開,兒子馬上背起八十多歲中風的阿嬤,全家逃離現場。」

「女兒一直哭,我強忍著,以為我們活不下來了!還好我帶著塑膠袋,套在婆婆身上,以免淋濕了,也還好有帶著婆婆的尿布,兩天都沒有吃東西。走著、走著,經過了一條溪床,很多小小的咬人貓,我們的腳都紅腫了。」

「我們沒有跟村莊的人在一起,鄰居都以為我們全家被沖走了,我們也以為鄰居被水沖走了,因為當時大水一來,形成了堰塞湖。」

「第二天,天亮了,找到一個朋友的房子躲起來,隔天,全家再往山上走,等到第四天,才搭上直升機,帶著中風二十多年的婆婆先到奇美醫院。全村還有十八人,因為直升機搭不下,韃虎和兒子留到最後一批才搭上直升機下山……」憶起這一段過往,秋香難掩悲傷:「每次想起來,都還是很難過!」

陳秋香師姊(左)感恩慈同師姊多年來的陪伴與照顧,她說:「慈同媽媽:真的很感恩您!」


珍惜水土 十年造林

車行進入那瑪夏的第一個村落南沙魯(民族村),由於地處低窪河床邊,在八八風災中是那瑪夏三村受害最嚴重的村落,鎮上建築物全遭土石淹沒。

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終於來到了韃虎居住的地方。入口處,掛著一幅國旗,貨櫃屋與浪板組合成的房子,旁邊許多木材堆砌得整整齊齊,秋香以打包帶吊飾將房子打理得很有特色。韃虎坐在門前,帶著燦爛的笑容迎接著我們。

「韃虎,我們來看您了!」「腳有沒有好多了?」「氣色好很多!」
「大家請坐!讓你們大老遠跑來看我,很不好意思呀!」韃虎忙著招呼。

因為膝關節退化,一個月前在高雄榮民總醫院手術治療的韃虎,開完刀,住院一星期,出院後馬上回到山上。他復原情況很好,能四處走動,步伐非常穩,一點也不像剛開過刀的人。

慈同師姊說:「上人行腳高雄,我原本想帶你們去見上人!」
「哎呀!那段時間進場保養。」韃虎笑答。
「下次看因緣!」
我們帶來幾道素菜,韃虎也準備了一大盤剛烤好的地瓜。六個人圍坐一起,享用美味可口的午餐。

「因爲弟弟往生,我曾答應要照顧他的姪孫女陳苡恩,才回來山上,陪伴她在那瑪夏國中就讀。」白天,除了載她上下課,其他時間秋香就在山上種種菜。為了下一代,為了水土保持,韃虎在那瑪夏山上造林,已經十年了。看到十年前種的樹苗,已經長高了,韃虎覺得十分欣慰。

陳秋香師姊(中)與姪孫女陳苡恩(左)到山谷田園摘取高麗菜,讓大家帶回家。


生活插曲 看見大愛

午後,喝茶、聊天中,彼此打開了記憶的窗,瀏覽歲月刻下的痕跡。秋香笑著說:「曾經為了不知慈濟人為什麼一直來家中,憤而離家出走。當年只單純想到,韃虎不要常常跟著慈濟人出去,應該要幫我照顧婆婆。」

離家到了旗山的秋香,打電話問好朋友惠珍:「我的婆婆怎麼了?身體有沒有好一點?」惠珍告訴她:「妳婆婆今天從床上跌下來,我從地上把她抬上床……」聽到婆婆跌下床,離家兩天的陳秋香很捨不得,馬上回家。

秋香也曾萌生自殺的念頭,她覺得:八八風災後,沒地方住,還能有幾年生活呢?已經沒有能力回家蓋房子,什麼都沒有了,生活如何過呢?

韃虎跟秋香說:「我又不是出去做什麼,我是出去做好事。」後來,秋香才知道原來韃虎是為了幫鄉親與慈濟協調蓋杉林大愛屋。了解真相後,她寫信給慈同師姊,也在杉林大愛人文營中,上臺向慈同師姊道歉。

聽到秋香的分享,慈同師姊回想起,剛開始秋香對自己的態度很冷漠,還曾說:「妳們白天也來我家找韃虎,晚上也來,我真的很生氣。」
「呵呵呵!我年紀大,這麼老了,又沒有美色……」
秋香聽到自己曾經的誤解,羞怯地笑了:「慈同媽媽,是我當初不明白啦!我真的很感恩您!」

「當年,我剛從四川回來,看到了大家的凝聚,很感動!」慈同師姊感恩因為有韃虎,才能牽起八八風災受難的鄉親與杉林大愛園區的一段好因緣。

慈同師姊談到剛開始舉辦人文營的時候,原本不想穿制服的秋香,經過大家梳妝打扮,換上制服、綁起慈濟頭。當學員長的韃虎四處張望,問慈同師姊:「我的老婆呢?」慈同師姊笑答:「她不就站在你的身邊嗎?」韃虎轉身一看:「哇!秋香怎麼變得這麼漂亮呀!」

提到這一段過往,引來了大家的一陣歡笑聲……

動完膝關節手術,韃虎住院一星期,一出院就馬上回到那瑪夏鄉山上。


風吹不散 法親情誼

那瑪夏山上,以天為蓋、以地為席,從與韃虎、秋香的閒話家常中,體會了他們的樂天知命。一只貨櫃,幾片鐵製波浪板,建造而成的溫馨家園;豁達開朗、心寬自在,布農族開朗直爽的個性展現無遺。

傍晚將至,陳秋香和陳苡恩趕緊到山谷田園摘取番茄、南瓜、高麗菜,讓我們帶回家。歡樂時光總嫌短,依依不捨中互道:「期待我們下次再見!」

回程,車行在高速公路,秋香傳來訊息:「十一年了,感恩一路伴著我們,謝謝,我們實在太幸福了!感恩再感恩,馬利迷速!(布農族語:我愛你)。」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