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您蔬食養生】大病初癒怎麼吃-下

0觀看次
A- A+

撰文/林姿君;繪圖/TC  news新聞中心

瘥後飲食應該注意什麼呢?北宋醫家龐安常在《傷寒總病論》中提出:「凡病瘥後,先進清粥湯,次進濃粥湯,次進糜粥,亦須少與之,切勿過食也;至於酒肉,尤當禁忌,若有不慎,便復發熱。」用現代的話解釋,疾病初癒的飲食要循序漸進,先從稀粥開始、再吃比較濃的粥,最後才是稠粥,而且要注意飲食量,不可過量;酒肉等則是禁忌,可能會引起疾病的復發。

清代名醫陳耕道在《重訂通俗傷寒論》也指出:「不但油膩腥發麴炙、薰灼臟腑者,固宜禁絕;即瓜果生冷,凡能冰伏脾胃者,亦宜禁不入口……每次之食量宜少,每日之次數宜多,不過以之略充飢腸而已。」凡過於油膩重口味的、生食類的、冰冷的均不宜在疾病初癒時食用。必須給消化系統修整的時間,從疾病狀態恢復過來,才能開始食用這些對身體負擔較重的食物。

歸納瘥後飲食原則如下:

  1. 從清淡飲食開始循序漸進,例如流質→半流質→固體
  2. 忌油膩、酒肉、重口味
  3. 忌冰冷生食
  4. 寧可少量多餐,勿一次食過量

談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個疑惑:到底什麼時候可以恢復正常飲食呢?清代溫病四大家之一的王孟英在《隨息居重訂霍亂論》提到:「……必小便清,舌苔淨,始可吃粥飯……油膩酒醴甜食新鮮補滯諸物,必解過堅矢新糞,始可漸漸而進,切勿欲速,以致轉病。」如果舌苔已從疾病狀態恢復,變為正常的薄白苔,小便也很乾淨,才可以吃米食,要解過成形的糞便,才能開始嘗試較油膩、重口味、不易消化的食物。否則欲速則不達,反而使疾病病程拉長了。

最後,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我只是個小感冒,三天就好了,還這麼麻煩啊?其實不論病情的輕重大小,瘥後飲食原則都是一樣的,只是小病病情輕、恢復快,回歸正常飲食的時機就比大病提前很多,可能早餐還在吃粥,晚餐就可以吃自助餐了,但該注意的還是別疏忽,避免油膩、酒肉、重口味及生冷食物,特別要留心大小便的情況。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諮詢專業的醫療人員喔。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