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的第一台環保回收車

0觀看次
A- A+

文/張小娟;圖/阮慶萬

左起,鄭惟詰師兄、蕭志誠師兄。

⌾思想起

早年,嘉義地區的慈濟志工不多,但彼此就像一個大家庭般溫馨。平日裡,大家在一天的工作結束、晚餐過後,就會來到嘉義聯絡點(杭州五街42號)一起泡茶、聚會聯誼,並討論志工勤務。

1990年因為證嚴上人在一場演講中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在那個環保意識尚未抬頭的年代,「環保」二字,便深深烙印在嘉義區慈濟志工心版上。

但,慈濟志工蕭志誠說:「雖然大家都有心想做環保,但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回收點與人力、路線規劃等等,直到1991年大家終於達成共識。」

⌾拉車向前行

儘管達成了共識,但萬事起頭難,且多數志工都各有事業、家業,誰要當那拉車向前行的人呢?

三人成眾,卻也正好印證了證嚴上人常說的「有心就有願,有願就有力」。剛好蕭志誠與另一位志工阮慶萬做的是自家生意,而鄭惟詰從林務局退休後在私人公司任經理職,三人的工作時間比較彈性,於是他們自告奮勇,大家相約於出發的前一天晚上規劃隔日的回收路線。

翌日早上七點多,由本身也是影視志工的阮慶萬兼任司機,開著自家做浮萍生意用的7.9噸貨車,三人從嘉義市出發,展開第一次的嘉義縣市環保回收之行。

他們首站來到水上鄉,接著是鹿草鄉、布袋鎮、東石鄉、朴子市、太保市、新港鄉、溪口鄉,到大林鎮時已是下午一點多,將回收物秤重後賣給古物商鄭老闆(與鄭惟詰以「親堂」相稱,後來也成為慈濟會員),所得是713元。

沒想到,古物商鄭老闆對三人說:「你們有三個人,算750元比較好分。」對於鄭老闆的好意,三人笑著回應,並解說上人的理念。得知他們三人從早上忙到中午,就為了做環保,鄭老闆深感精神可嘉。之後,又獲知他們出發前就帶著便當,更覺得不可思議。

⌾種子落地生根

這一台7.9噸的貨車,堪稱「嘉義的第一台機動環保車」。一開始,由於未廣為宣傳,民眾尚未養成習慣,回收物資並不多,所以一星期一次,一點點、一天天的累積,只要車子滿載了就賣,所以一台貨車也就足夠了。

漸漸持續二、三個月後,經過宣導,回收點越來越多,為了載回收,而有了購車的需求。20幾位志工經過討論,一起集資三十六萬五千元,購得一輛3.5噸的二手貨車,這部一年車齡的中古貨車,車況就如新車一樣,成為「嘉義第一台慈濟環保回收車」。

時光荏苒,雖然已事隔三十年,但往事歷歷,對當年這些做環保回收的志工來說,仍是記憶猶新;如今志工越來越多,第一個設立的是竹崎環保站,接著是中埔和美環保站,各區的環保站,一個個就如雨後春筍般。

嘉義縣市依山傍海,每個環保站各有特色,目前已成長至16個環保站,積極地在地方發揮環保回收與環保教育的功能。

蕭志誠(下)、阮慶萬(左上)、鄭惟詰(右上左一)仍投入在環保區塊付出。圖/林家芸、江敏華、吳明土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