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原慈濟宮建醮共齋(二)慈濟志工推素膚慰苦難

0觀看次
A- A+

文.陳碧卿、吳玉琢

承擔豐原東區七個里的林娟伶(右)說:「要圓滿一件任務,不是靠一個人的力量,合和互協才能展現大力量。」(攝影/陳正忠)

二十年一次的建醮活動,慈濟志工總動員向豐原居民推素,各司其職但也互相補位,展現合和團結的精神。豐原東區共七個里,承擔共齋窗口的林娟伶說,以為純粹到各定點的七個里去關懷工作人員即可,後來才知道後續還有很多細節要處理。她說:「要圓滿一件任務,不是靠一個人的力量,大家都要合和互協,團結才能展現大力量。」

◎南陽志工排除萬難 取餐有序眾人稱讚

全豐原地區有二十四個取餐點,東區的北陽里及南陽里是最大、最多人取餐的點。尤其是南陽里,領餐人數很多,因此志工集思廣益,邊走邊整隊,排除萬難,設計流暢的取餐動線,並自製號碼牌給民眾取餐,所以取餐場面井然有序。

慈濟志工自製號碼牌,讓會眾取餐動線井然有序,打餐有條不紊地進行。(攝影/黃滄課)

共齋打餐方式與對象跟平日在靜思堂完全不一樣,每戶午、晚餐人數不一定一樣,取餐的餐盒又各式各樣,有人拿環保餐具、便當盒,也有的拿鍋子來提飯菜,並要求飯、菜分別放。

有的長者口牙不好,不能吃太硬,希望志工給多一點軟的菜色。志工第一次接受這樣的挑戰,擔心一旦人多了會忙中出錯,耐心專心在當下,面帶笑容地應會眾要求, 獲得會眾一致地稱讚,「沒吃過這麼好吃的素食!」

廖先生說,原本不會想吃素,但吃完慈濟提供的素食餐點,一直讚歎,「怎麼有那麼好吃的素食,感恩香積菩薩的用心及功力。」

廖先生被慈濟的美味素餐驚艷,每天都來享用,十分開心。(攝影/黃滄課)

南陽里活動中心的取餐點附近的公園,唯一供洗滌的水龍頭因水壓不足,水量小,志工張春傳每天提早去儲水備用。志工李美櫻、林娟伶注意到取餐人數最多的南陽,改成深餐桶,減少一半餐桶量,可以少洗,速度也加快許多。

然而,每桶多出一倍的量,活動中心階梯式的取餐點,志工必須抬上抬下,耗費體力。男眾志工廖俊金和張春傳協助搬運,里長媽媽也加入搬運行列,她雖然七十六歲了,手腳俐落、快速地搶著做,還對志工說不好意思,沒幫上什麼忙。

南陽里活動中心取餐點附近的公園,唯一供洗滌的水龍頭因水壓不足、水量小,志工每天提早去儲水備用。(攝影/黃滄課)

另一里的一位大嬸,雖然膝蓋退化,但也沒閒著,主動善後的工作。總之,在活動中心共齋過程,有些身心障礙者及行動不便的長輩,不方便爬階梯取餐,里民們也會互助代領,大家合作一起度過難關,展現一片祥和溫馨的場景,讓慈濟志工看了,覺得這場推素很值得,里民間彼此付出愛,展現付出的喜悅。

◎施比受更有福 手有餘香來回饋

中陽里長黃英瑜對里民時時關心、聯繫,每天帶著五、六位里志工協助送餐給不方便來取餐的里民。翁子里第五鄰有一百多位里民,鄰長范姜玉香熱心公益,配合度高,共齋期間,她每天中午十二點多就一一打電話詢問未來領餐的里民,讓人人都能享受慈濟志工精心烹製的素餐。

慈濟志工供素餐期間,各里里長、里民志工也出來協助,互補互助,展現一片祥和氣氛。(攝影/黃滄課)

共齋的意義,期待人人七天內都能減少口欲,享受素餐的美味和營養。慈濟志工除了打餐,也關心家人是否都用到餐?有位賴先生由女兒騎車載他來取餐,第二天慈濟志工用心關懷後,才知太太留在家中,但他們很客氣只取兩份。志工貼心地多給一份,第三天再細問,尚有一子,志工就為他打四份餐。

賴先生很感動,最後一天一而再行禮感恩慈濟準備的美好餐食,女兒還帶著紅包來回饋道謝,希望能獻一分心力,幫助更困苦有需要的人。

 志工們接力搬運餐點上到有階梯的南陽活動中心取餐點。(攝影/黃滄課)

南嵩里有位陳小姐身體不適有八年了,因需長期治療沒有辦法工作,借住在表哥家,但她想共齋,就把低收的配米捐出來給慈濟,表達自己微薄的力量。

慈濟志工在活動中心提供素食,她覺得很感動很歡喜,「便當很好吃,我很想跟別人結緣,只是能力有限,但想到家裡的米省省地吃,還是有剩,就想將這些米來跟其他的人結緣。」

上人常說,布施不在於金錢的多寡,付出的一片誠心更顯珍貴。志工對於陳女士的回饋感到好窩心,葉樹美和楊素霞跟她分享上人的法,「施比受更有福!」並邀她十二月十四日到豐原靜思堂參加歲末祝福,領受上人的祝福紅包,她很開心地欣然答應。

南嵩里的陳小姐身體不適多年,雖無法工作,仍將低收入的配米捐出,盡力參與共齋。(攝影/陳正忠)

◎共齋兼訪視 志工關懷膚慰將持續

另一位女士在11月26日來南陽里活動中心取餐時,拿五百元放在桌上,「吃一星期了,你們也需要買菜錢啊!」志工告訴她,這是免費的共齋,並關心她的身體。

這位女士第一天來取餐時,手摀著腹部,經志工的關懷,得知她剛動完手術,身體還很虛弱,原本想去做香積志工,但因不能久站,只好打消念頭。她再三強調要回饋慈濟人溫暖的關懷,志工關心她的身體狀況,邀她參加歲末祝福,也歡迎身體康復後隨時加入志工行列。

剛動完手術的女士想交五百元當買菜錢,志工陳文瑛(右)膚慰並感恩她的發心。(攝影/張琇璦)

還有位斯文的年輕人,說要幫化療的媽媽領餐。前幾天他對志工說,「最後一天不能來領,要帶媽媽去醫院化療。」志工關心地問:「需要多一份餐跟媽媽一起用嗎?」 他客氣地說不用,自己可以處理。

年輕人還説,「媽媽交代我要感謝所有志工,素餐真的很好吃!」媽媽化療食慾差,不過很喜歡吃慈濟的素餐,所以他每天都來領,但11月29日要去醫院化療不能來,恭敬地雙手將餐券要還給志工。

志工告訴他不用還,拿回家當作二十年一次的建醮紀念,並祝福媽媽平安健康幸福。孝順的年輕人一直表示,「媽媽特別交代,要好好感恩所有的慈濟志工。」

孝順青年代化療母親取餐,並轉達母親對志工的感恩。(攝影/黃滄課)

社會住宅的李女士七十多歲,女兒五十三歲重度中風,她二十四小時照顧女兒兩年了,非常辛苦,但是前幾天,李女士都笑咪咪地來取餐,向志工不斷道感恩。直到11月29日共齋的最後一天,她才吐露心聲。志工不斷膚慰她,「惜惜」。有志工可讓她說說心中的苦,她笑說遇到了,沒有辦法,只能面對,志工也讚歎李女士有智慧,「一定要想開點,讓自己保持快樂的心情。」

證嚴上人說:「愛的力量總是需要啟發,愛就是人間最溫暖的感覺。」眾人常走向寺廟求福,慈濟志工是從做中造福,藉由這次建醮推素因緣,慈濟人更進一步深入社區,發現許多需要關懷的對象,後續也會持續訪視,將愛送到弱勢者身上,發揮共善力量,為苦難人間造淨土。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