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慈拓)
每個月最後一週的禮拜五,從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三點,在慈濟大學福田樓一樓,介於東西川堂之間的中庭有一個迷你的「在地小市集」,這是慈大「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自2018年起,邀請花蓮二十多家在地小農到校擺攤,強調的是「減塑消費、減碳消費」,鼓勵前來消費的師生或民眾,都能自備環保餐具或環保袋,一起改變消費行為,以行動友善我們的地球。
有人戲稱現代人是「外貌協會」,看人是如此,挑選蔬果也不例外。小市集銷售的物品,不強調碩大飽滿,也不求鮮嫩水靈,保有的正是它原來最樸實真誠的本來面目。在消費過程中,消費者不只是掏錢買商品,同時也是對理念的支持與肯定。當彼此的理念有了共鳴,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就能對環保盡一分心。
市集裡,除了販售新鮮的當季農產品,也有各式的果乾、菜乾、手作果醬、米蛋糕及咖啡,以及生活環保用品、各種蔬食小吃等。
用樹葉包起來-古早味的容器
不論是當正餐或解饞,常民美食——刈包攤前經常都有排隊人潮,店家以洗淨的麵包樹大大的綠葉,再簡單地以牙籤串起,就成了現成的容器,既環保又帶著一份親切的古早味。
吃刈包,也來瓶果汁吧!臺灣鳳梨年產五十多萬噸,也是另一種的臺灣之光。黃澄澄的新鮮鳳梨汁,喝得到鳳梨的纖維,喝完的空瓶退回給店家,還能拿回10元的押瓶費喔。
小農老闆口中的「嘎幾仔」,利用麵包樹葉編成,再以稻稈編成提繩,就成了最環保的提袋了。
布製衛生棉
你知道當一個小女孩初經來到,一直到停經,這一生大概要用掉多少片衛生棉嗎?答案是一萬多片 。由此就可以進一步想像這個世界一年要用掉多少衛生棉!?
純手工的布製衛生棉,純棉透氣的布材,不會悶熱不適或因摩擦引起紅腫,加以細心車工,可清洗後重複使用,可說既環保又經濟。
因為一分用心,各種用途、大小、厚薄應有盡有,花色也多彩亮麗,還有特別針對夜用型的防漏材質。
【小檔案】
慈濟大學自106年起,透過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以校內師生為主要社員,組成「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合作社產品主要來自花蓮小型農家,以實際購買的行動支持花蓮有機、友善環境農業,並協助花蓮小型農家及部落組成生產合作社,彼此對接形成在地循環經濟。
「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發展至今逐漸發揮社會影響力,透過和供應農場的連結循環,到光復、萬榮、豐濱三地產銷班進行土壤永續教學等,並且開放學生到合作社學習。從106年營運至今,從第一級農產品、到加工品等與超過30家花蓮在地農家產品合作。(資料來源:慈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