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凡夫到成佛之間的必經之道,即是「菩薩道」。菩薩不斷往返人間,救度與教化眾生,儘管辛苦地付出,卻也得到歡喜、自在。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落羽松步道(十九)
菩薩十地──步步向前精進不退,成就法雲地
步道中的這十塊石板,稱為「菩薩十地」。人間菩薩要遠離煩惱、人我是非,才能力行菩薩道,從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直登到法雲地。
難行能行,步步前進,踏實圓滿,菩薩十地。
歡喜地:聽聞佛法,內心起了歡喜,發心立願「甘願做,歡喜受」。
離垢地:自我警惕,甘願付出做好事,更要遠離煩惱與人我是非,才能堅持菩薩道。
發光地:去除無明、道心堅定,心地沒有黑暗,智慧之光自然啟發。
焰慧地:智慧光明,不僅自照,還要能照人,號召大眾發菩提心、同行菩薩道,成就無量無數好事。
難勝地:菩薩道上善惡拔河,堅持克服困難、難行能行,不讓現實境界影響永恆的目標。
現前地:當困難被超越後,所面對的就是平坦的道路。
遠行地:對準方向,不受周圍風光引誘而懈怠,加緊腳步往前行。
不動地:得殊勝因緣,發心力行菩薩道,要道心堅定、不為煩惱所動。
善慧地:方向正確、道路平坦,更要精進福慧雙修——「福」來自善,為善要殷勤,要把愛化為建設性的力量,入群度眾而得智「慧」。
法雲地:以智慧之「法」,撥「雲」見日,遍注甘露,滋潤人心,煩惱盡除。
菩薩道看似遙遠,只要有心起而力行,總有到達的一天。期待大家都能登上十地圓滿的境界。(整理/釋德懋;攝影/羅心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