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生生世世跟隨上人

0觀看次
A- A+

撰文/張貽翔

隨師這段時間,總是聽到慈濟人發願:「生生世世要跟著上人行菩薩道。」

「出生為人都很困難了,是什麼樣的因緣,才能生生世世跟隨上人行菩薩道呢?」德澧師父思忖著人生的難題。

數年前,上人總是說:「先走的人,先去開道鋪路,我也會跟著去。」這次,上人來到高雄卻說:「先走的人還要再來,要跑到最前面,這是『法輪常轉』。」德澧師父分享新的概念說道:「我們的慈濟宗要永續,要生生世世行菩薩道,這樣法輪才會常轉。」

「法脈湧泉 ‧ 水向上游」慈濟靜思法脈如湧泉般,生生不息。法譬如水能滌垢,水向上游,意謂菩薩道難行能行,逆增上緣。(攝影/李彥緰)

〈化城喻品〉:「佛告諸比丘,是十六菩薩常樂說是妙法蓮華經,一一菩薩,所化六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眾生,世世所生與菩薩俱。從其聞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緣,得值四萬億諸佛世尊,於今不盡。」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在大通智勝佛的時候,有十六位沙彌菩薩跟隨其出家修行,第十六位沙彌,就是現在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大通智勝佛入定時,這十六沙彌都出來講《妙法蓮華經》,他們每一位都教化了六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眾生。而這些眾生,生生世世都還會遇到這十六沙彌菩薩,生生世世都會聽到《妙法蓮華經》,生生世世都可以如法修行。

藉由《妙法蓮華經》的因緣,讓我們生生世世都可以跟隨上人行菩薩道。(攝影/周幸弘)

「就像我們都是上人的法眷屬,聽到《妙法蓮華經》就能信受。」德澧師父感動地說:「我終於明白為何上人說:『運動場是圓的,大家來了還要再接力,一棒接一棒。』」

我們常以為自己是《妙法蓮華經》裡說的那「五千人等」,「退亦佳矣」;但是〈化城喻品〉讓我們知道,我們都是《妙法蓮華經》的因緣成為法眷屬,所以看到上人就起歡喜心,看到《妙法蓮華經》也會起歡喜心。

因為這樣的「他力」──《妙法蓮華經》的因緣,我們生生世世都可以跟隨上人行菩薩道。「那我們如何靠「自力」──自己的因緣,可以生生世世跟隨著上人行菩薩道呢?」德澧師父拋出問題,讓與會大眾認真思考這人生的大課題。

慈濟世界是菩薩道的訓練場,讓每個人藉事練心,慢慢地培養與薰法香。(攝影/許金福)

「我們就要種下與上人一樣的種子──『愛上人所要愛的人,做上人所要做的事,說上人所要說的話』,我們才有可能生生世世跟隨上人行菩薩道。」德澧師父一語道破,「我們要撒下和上人一樣的種子,當遇到人事物的時候,必須去學習上人的慈悲與應對的態度。」這不就是「佛心師志」嗎?

一般人都是隨業流轉,而這個「隨業」就是「隨重、隨習、隨憶念」。隨重,就是「隨」著「重」大的善業或是惡業,這是「隨」著「習」慣而來。慈濟世界是菩薩道的訓練場,讓每個人遇事發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慢慢地培養與薰法香。透過不斷的薰習,讓我們養成習慣,將小愛化為大愛,不假思索地伸出手來幫助別人。

「隨憶念」,則是在往生前所發的善念或惡念,例如我們想到做慈濟的善事,會覺得很安心,沒有起瞋怒心,這樣就會往生善道。

慈濟小行星,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喚起善與愛,入人群行菩薩道。(攝影/陳仲銘)

德澧師父分享,在俗家母親生命臨終時,血氧已降到八十二,偶爾醒來會露出驚恐的眼神,他心想:「能有什麼方法幫助母親呢?」於是,當德澧師父以身上帶著的法寶「福富足小妙音」(音樂播放器)播放上人開示時,母親的眼神便不再驚恐。

德澧師父還不斷提醒母親:「你要記得你有發願,生生世世都要幫助人,要再來行菩薩道,你要發好願喔。」之後,母親不需再施打嗎啡,意識非常清楚,也不再有驚恐的眼神。因此,病人臨終時,提醒他所做的善事,以及往生後要去的方向,才能讓臨終的家人走得很安心。

「上人一直帶領我們行菩薩道,幫我們養成好的習慣,讓我們有好的善業,這就是往成佛的道路邁進。」德澧師父再次向大眾喊話,加強大家的信心,我們一定可以生生世世跟著上人行菩薩道!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