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重要的是以「身教」來教育孩子,以「大愛」來關心孩子,其他就不必太強求,強求就會很痛苦,而且在痛苦中即產生迷惑。
所謂:惑、業、苦;惑就是無明,業就是造作,以致形成苦的結果。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知辰的竹筒歲月
蔡知辰小菩薩,二歲十個月,在宜蘭就讀幼兒園時每天大哭,無法適應。
她的阿媽趁著大愛幼兒園還有一個名額時,帶回花蓮,編入「福田班」。
她也漸漸適應學校生活,開心上學去。阿娟老師還跟她說:「都沒有哭,就可以領禮物。」所以她想哭時,就說:「我沒有哭,我要領禮物。」
有一天,阿媽帶她上課時,下雨跌了一跤,膝蓋破皮了。她大哭著說:「我不要領禮物了!我要哭了!」然後,哇哇大哭起來...
幼兒園的人文教育就是啟發孩子的慈悲心。有一天,知辰從幼兒園回來,就到她的遊戲間蓋城堡,做什麼用呢?
「我要蓋給非洲的人住,因為他們沒有房子住,都住在泥巴屋裡;我還要為他們買棉被蓋。」
「知辰的錢在哪裡?」
「錢在我的口袋裡啊!」
知辰怎麼賺錢的?原來二歲半開始,為戒她的尿布,只要她到馬桶尿尿,沒有尿在尿布,就可賺一元(事實上阿媽都隨手給5元或10元銅板)。知辰賺到錢,就會合掌恭敬地,念聲阿彌陀佛,把錢投入錢筒說:「要給師太救人。」
所以,日常就常看到她衝到廁所,然後喊著:「阿公、阿媽快來......看我坐在馬桶尿尿、嗯嗯了。我可以拿一塊錢了。」
「哇!知辰好棒,可以做小菩薩了。」
「我不是小菩薩,我是大菩薩!」......
(整理、攝影/釋德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