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愛足印溯回最初 人文真善美走一條真實路

0觀看次
A- A+

撰文/吳秀玲

海葵颱風滯留氣旋帶來強降雨,大水淹沒白河民宅災情慘重,志工協助受災戶清掃家園。(攝影/温寶琴)

一場風災,造成臺南市白河山區鹿寮水庫滿水位,滾滾而來的大水,導致白河山區甘宅里一處社區十五戶及崎內里散居的九戶民宅嚴重受災,為此大新營區慈濟志工動員救災協助清掃。

2023年11月5日的溫馨座談上,志工吳珮婕、温寶琴與東山志工鄭宗智,從近期海葵颱風談起,也引領著證嚴上人與法親家人,從一張張泛黃的照片與年代久遠的史料中,回溯四十年前的「七三水災」。

這幾年,颱風總是擦邊而過,然而9月3日登陸臺灣的中度颱風「海葵」,雖減弱為輕颱,但滯留氣旋卻帶來強降雨,造成水庫滿溢,大水淹沒白河民宅、果園、筍園,二十幾戶居民災情慘重。

志工接獲通知,因山區產業道路仍積水未退,水退之處路面積沙很深,淺處則泥濘不堪不良於行,志工於9月12日勘災並即時發放。(攝影/温寶琴)

「泥巴真的是踏上去,腳就拔不起來。」志工温寶琴述說當下的慘狀。9月12日,出動新營、柳營、白河、東山志工近二十人,兵分二路進行關懷,看著居民們忙著搬出廢棄物、清洗地板汙泥,志工也紛紛捲起衣袖幫忙清洗,還給災民一個清淨的家園。

災難當下,在白河區眺望隔著龜重溪的東山區,不禁令志工掛心,住在那裡的幾位資深委員不知是否安好?

「1984年7月3日七三水災,重創臺南市白河區、東山區。由於那幾天雨下得很大,引發山崩,五個村有七十六戶人家房子全毀,二百多人無家可歸。」關懷一直都在,人文真善美志工温寶琴、吳珮婕、林淑白今年六月、十月二度上山探查,一點一滴還原七三水災志工走過的足跡。

1984年7月3日「七三水災」,重創臺南市白河區、東山區,引發山崩,五個村有七十六戶人家房子全毀,二百多人無家可歸。(圖片來源/檔案照片)

志工想方設法,透過資深志工郭永福、莊慈育的協助,找到當年參與救災的志工黃德雄,話說當時賑災情形;也到中華日報的資料室,從堆積如山的舊報紙中,尋到當日的報導,拼湊出災難實況,這是慈濟在臺南第一場重大天災的救濟。也從早年《慈濟月刊》的記載找出受災戶,透過鄭宗智、鄭秋源叔姪二人的引導,依循發放名單,來到四十年前災害現場,訪談受災戶與家人。

當時,臺南仍無人知道慈濟,公所協助造冊發放,並提報身心受創嚴重的村民給志工,共發放涼被一百一十三床、慰問金新臺幣二十二萬多元。

「占地百坪的高原村和青山村合作農場,正當荔枝採收季,農民整理與包裝的荔枝,全被突如其來的大水沖走,村民看情勢不對放棄水果,趕快解散回家。」鄭宗智當時正值年輕,但鋪天蓋地的洪水吞噬一切,驚恐的景象仍歷歷在目。

七三水災共發放棉被一百一十三床,慰問金新臺幣二十二萬多元。(圖片來源/檔案照片)

驚世的災難,也讓大家看見早期的慈濟人,在草創之初篳路藍縷艱辛的慈濟路。1984年,東山、白河尚未有慈濟委員,如今山水依舊巍然流長,善愛足跡步步生蓮,菩提已然成林。

「當時發放名冊中的大德,大多數不是已往生,就是八、九十歲的耋耄老者,已說不清楚當年的狀況。」在探究歷史的過程中,吳珮婕明白自然法則確實是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驚覺歷史已在分秒中流逝。

這條真實之路,上人聽得真切更引發共鳴,誠懇地要求弟子再去找足跡,記錄整理下來給師父。上人殷殷慈示:「臺灣的慈濟歷史,我們是歷史的起步人,要好好將生命盤點好。我們是第一代,所以很有價值。」看著將慈濟史料視若珍寶的上人,真善美志工也看見自己肩上的責任,確定該做的事,記錄當下,追本溯源留下歷史。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