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里聯絡處 我們的家~未來的慈濟鄉

0觀看次
A- A+

撰文/張麗雲

慈誠守護道場,委員精通廚藝,顧好人人的胃,讓每個人回到后里(聯絡處)的家就有熱騰騰飯菜享用。

◎食輪轉法輪 有家的溫暖

「師姊,我們在路上了,要載寶特瓶過去,可以幫我們打三個便當嗎?」

「他們去助念回來已快中午了,我們要幫他們預留飯菜!」......

香積團隊如同家中父母,志工出勤務再晚再累回來,不用擔心沒有飯吃。香積團隊也是諮詢成員,這是歷年來后里聯絡處的傳統,諮詢兼備午齋。

大中區經藏演繹前置作業,台中第五聯區香積團隊共修課程,志工們合力將色香味俱全的菜餚放入餐盒中。(2023/03/26;攝影/林雪鳳)

香積的數量,每天變化甚大,通常只有增不會減,因為外出訪視或臨時志工須助念,或外地載環保過來的志工,多出三、五個、十來個便當是常事,或為值勤至傍晚的慈誠護法金剛,多備份晚餐,居住附近的法親都會來襄助補位,不能讓「家人」餓著肚子。

諮詢團隊勇於承擔樂於配合,老中青彼此搭檔,資深引導生手,年輕的顧年長者,合和互協,讓負責排班的朱張季瑄極為感恩。令人更欽佩的是一對堂姊妹花王嬌與王足,一位九十一歲、一位八十歲,她們精進不落人後,不僅參與排班,香積的工作照樣做。

負責排班的朱張季瑄,靠著智慧和磨練,順利調配出勤人力。(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張季瑄說,「一百二十三位委員要如何調配,靠的是智慧和磨練,后里是一個很純樸的地方,這裡能成為菩薩訓練道場,無比的歡喜。我們備溫馨的午餐,對內而言,讓人人練就一手好廚藝,從拿小鍋學到掌大鍋;對會眾來說,也是推廣素食菩薩大招生的機會。」

疫情期間活動少,香積團隊烹煮色香味俱全的素餚,送至機關團體,也接引實業家們共襄盛舉,一起茹素愛地球,護身也護生,並為2023年二月發生的土耳其地震義賣募心,和響應上人「回歸佛陀故鄉」而弘法利生,有些實業家因此打開心門走入慈濟門。

◎孕育新血輪 期許為「慈濟鄉」

后里聯絡處第一位組長張碧珠表示會加緊腳步,多引進新血輪,做到上人當初的期許――「慈濟鄉」。(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后里聯絡處自2006年成立以來,迄2023年已十七年了。在這之前,一如其他新興的社區,王淑芬、陳有的家是道場,直到美國實業家陳輝雄提供一間小木屋到發心捐出后里聯絡處廠房,歷任的組長張碧珠、陳有、張季瑄、黃魏敏、郭淑敏、塗淑敏,不管在巧藝坊、香積或諮詢,一棒接一棒,新血輪不斷加入,資深陪伴後進,合心共耕福田,使得后里聯絡處這個家,人丁越來越旺。

老組長張碧珠代表團隊感恩上人,給后里這麼大的道場,雖然后里地區還未達到上人當初的期許――「慈濟鄉」,但他們會加緊腳步,不斷傳承新血輪,期盼有朝一日能做到上人的期待。

后里聯絡處經藏演繹的任務圓滿後,志工利用空曠的戶外,與企業結合推出蔬醒市集,接引企業走入道場。(圖片來源/塗淑敏提供)

后里聯絡處幅員廣大,防疫期間是防護衣和救災物資的倉庫,也是環保道場,更是中區寶特瓶堆放的倉儲,將來也將規劃為輔具平臺倉儲,巧藝坊可製作往生被。

最特別的是,停車場本來是坑坑洞洞的柏油路,因經藏演繹的需要已鋪上連鎖磚,可停二十部遊覽車。經藏演繹圓滿後,曲終人不散,后里志工巧思變通,舉辦戶外中秋晚會,並與企業結合推出蔬醒市集。

組長塗淑敏說:「后里聯絡處是活生生的說法道場,我們深深愛上它,希望中區菩薩如果有需要,這個廠房也在呼喚著大家。后里聯絡處透過這次演繹,有了蛻變機會,我們也將展開雙臂接引社區會眾,菩薩大招生。」

塗淑敏(左)認為,聯絡處是活生生的說法道場,她會繼續積極接引實業家參與蔬食推廣,菩薩大招生。(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大眾意猶未盡,雖已到了中午十二點了,上人依然慈悲地開示,「慈濟會這麼真善美是因為大家聽話,聽師父的話絕對不會錯,我是真心愛心期待人人一志投入這個家。」

上人表示,佛陀講《法華經》為一大事因緣,就是以菩薩來人間行菩薩道,教導眾生認識菩薩道,廣引大眾走入人間菩薩道。儘管佛陀入滅二千多年了,佛法至今還是很真切,這一切都要感恩歷代高僧大德將經與法流傳下來。

「不過,千經萬論,最重要的是去廣度眾生,總是要往正的方向。佛陀的教義,歷經多種生態,一直至現在是最真實地普及人間,現在各位實在去做的,分享出來的心得,才是真正的佛法。」

經藏演繹圓滿後,后里聯絡處曲終人不散,志工巧思變通,舉辦戶外中秋晚會,並與企業結合推出蔬醒市集。(圖片來源/塗淑敏提供)

上人再言,「我一直強調『因緣』,各位有福緣,因為大家都稱為『慈濟人』。人間有好緣與壞緣,好緣就是菩薩的資糧,行菩薩道要助緣。人間的角色就是因為人與人之間有好緣與壞緣,這都是故事。」

「佛經若離開人間的故事就沒有佛經可讀了,人間如果沒有這些人我是非的煩惱,就沒有眾生可度。」上人強調,佛陀二千多年前的人間苦相,現在依然在;時間在過,但是苦難沒有過去。國家的戰爭、自然的大災難,成住壞空、生老病死、地水火風,過去與現在都沒異樣,這是一種氣象,是一股氣。所以,多做就會多福氣,要戒慎虔誠好好惜福,人間需要菩薩,要廣度菩薩,多投入就能多了解。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