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待系統」 領物資不必再排隊

0觀看次
A- A+

撰文/魏玉縣

今年三十三歲的巴塞爾,原是敘利亞人,目前是土耳其慈濟基金會資訊室主任,進入慈濟有八年的時間。

10月25日,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於臺中靜思堂與上人溫馨座談時分享,在每一場發放的場合中,巴塞爾設計了一款「不等待系統」,不但簡化發放程序,還可有效縮短領物資者等待的時間。

◎最重要的兩個時刻

巴塞爾曾在2019年到訪臺灣,親眼見到上人那一刻,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時刻之一。圖為巴塞爾在新店靜思堂前留影。(圖片來源/巴塞爾分享截圖)

巴塞爾首先和上人分享,在他的生命中有兩個最重要的時刻。第一,是穿上慈濟志工背心;其二,是他終於在2019年來到臺灣親眼見到上人。

當年,巴塞爾跟著土耳其志工團隊來到臺灣,親眼見到他引頸期盼的上人,並送上一張發放時所設計名為「上人」的「家庭卡」。當時他剛新婚不久,上人還特別送給他一份禮物。此行來到臺灣,他告訴上人,目前已有一個女兒了。

而在巴塞爾的志工生涯裡,也有兩個很重要的時刻。一個是俄烏戰後,跟著土耳其志工團隊到波蘭,參與對烏克蘭難民的發放;第二個,則是參與土耳其地震後的發放。

巴塞爾在土耳其的彩色人生看似繽紛,其實背後藏著許多感人的故事。

◎因為不想排隊 而研發「不等待系統」

土耳其南部2月6日發生芮氏規模7.8強震,慈濟人在當地採購的第一批2620條毛毯抵達滿納海國際學校,巴塞爾(左)、副校長阿罕默德阿里揚(中)和志工們合力搬運卸貨。(攝影/Mohammed Nimr AlJamal)

2011年,敘利亞發生內戰,巴賽爾當時正在大馬士革(敘利亞首都)念軟體工程學三年級。然而戰爭的爆發,他們被迫離開家園,搬到另外一個省份居住,每天早上,他必須花六個小時前往學校;上完兩節課後,又必須趕回來,否則晚上會找不到地方住。

當時,巴塞爾的家庭也需要排隊領物資。「排隊」對他來說,是件很痛苦,且極欲躲避的事情,尤其在齋戒月時,必須在太陽未升起前吃下第一餐,接著撐到日落後才得以進食。

就在其中一天,天氣非常炎熱,巴塞爾在燠熱難耐的隊伍中,排了四個小時才輪到他,於是他向發放物資的人表示,自己是軟體工程專業的學生,想成為他們的志工,幫忙改寫排隊系統。

土耳其南部地震救援,巴塞爾設計的發放系統,是這次賑災的大功臣。從第一場發放,到現在不斷更新改善系統,為的是減少災民排隊的時間,讓發放更順暢。(攝影/余自成)

這是巴塞爾生涯第一次當志工。「我當時想要開發這個系統,是因為自己不想排隊。」基於這個理由,他日以繼夜地思考,希望開發一個能夠簡化工作程序,並且不讓人在酷熱陽光下排隊的「不等待系統」。由於該基金會一天原本只能發放一百人,但在系統成功開發上路後,一天可發放八百人。能夠實現這些成就,巴塞爾也受到了鼓勵。

從理工學院畢業後,巴塞爾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進入職場,儘管同學都勸他,待在慈善團體沒有前途,但他仍然選擇留下。相反地,他告訴同學,在這樣的慈善團體中工作,所獲得的生活體驗,是一般職場無法領受到的。

◎離開家鄉 是一生最艱難的時刻

為了前往土耳其,巴塞爾不得不離開他喜愛的慈善團體、家人、朋友,以及他的家鄉。(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這是我永遠都無法忘懷的景象!」過了幾年,為了前往土耳其,巴塞爾不得不離開他喜愛的慈善團體、家人、朋友,以及他的家鄉。當他哽咽地述說與父親告別的情景時,會客室的空氣也因他的停頓而瞬間凝結。

在他向父親告別時,怎麼也想不到,那竟是生命中最後一次見到他。父親的眼裡充滿了悲傷,且試圖逃避,不想與他告別。巴塞爾說:「我可以明顯感受到父親的痛苦和沮喪,但他不想在我面前表現出來。」

離開父親和家鄉後,巴塞爾日夜都想再次見到父親。就在五年後的某一天,他得知父親將獲得護照,並可以和母親一起來探望他的消息;但天不從人願,在父親應該獲得護照的那一天,因心臟病發去世了。

父親的離世對巴塞爾來說,是非常艱難的時刻,「我的心碎了,並在我一生中留下了無法癒合的傷口,我失去了我所愛的人!」

◎接觸了慈濟 生命從此蛻變

慈濟志工與敘利亞老師向土耳其政府申請辦學,為敘利亞難民學童成立半公立的難民學校「滿納海中小學(滿納海學校)」。圖為巴塞爾與學生互動。(攝影/余自成)

巴塞爾抵達土耳其後,加入了滿納海學校的工作。一開始,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員工,主要負責拍照和整理書籍等。一天,他接到星期六、日參與發放的新任務,他心裡湧現一連串的問號:「為什麼有發放?這不是個學校嗎?要發放什麼?是要發書嗎?」而他得到的答案是,慈濟是一個慈善機構,學校是其中的一部分。

到了發放日,他看到人們在牆上查找自己的名字,就像學生查找考試成績般。這一刻,他終於明白之前在慈善機構工作兩年,就是為了訓練自己來幫助這些人。

於是,他向學校主管表示自己在這個領域有經驗,並成功開發一款引人注目的救援系統,不僅在土耳其做發放,還越過國界參與黎巴嫩和波蘭的物資發放,並為土耳其地震災區提供援助,希望盡己所能,將所有資源用在需要的人身上。

因為發放系統簡捷又有條理,使得發放現場井然有序,讓志工有更多時間好好為他們介紹慈濟。(圖片來源/巴塞爾分享截圖)

巴塞爾展示他所開發的「學生資料管理整合系統」,以及「按分鐘計算以工代賑費用」的程式。他說:「這是為了慈濟而做,為了滿納海而做;我們希望能有更多人受惠。」

他接著提到,在所擬的計畫當中,會詳細記錄所要發放的戶數,再發送訊息給照顧戶,由他們自行登記領物資的日期、時間;經過系統整合後,再回發訊息,告訴他們何時可以來領取物資。

發放當天,利用報到系統驗證身份及輸入編號後,會列印出紙張,讓他們順利領到物資卡。這樣的程序既簡捷又有條理,也讓發放現場井然有序,更讓志工有更多時間好好為他們介紹慈濟。此外,這套系統還可在網路上遠端監控,例如當他們遠在土耳其,卻能清楚了解波蘭的發放進度。

巴塞爾展示他所研發的系統,可以遠端監控發放現場的進度與情況。(圖片來源/巴塞爾分享截圖)

「團隊就像一臺電腦,這臺電腦一定要有電力,而電力的來源就是上人,以及所有的慈濟人。」巴塞爾感恩慈濟人,教會他們從手心向上,成為手心向下的人。

上人聽完巴塞爾的分享後說道:「過去的總是讓它過去,相信只要心平、氣和,把人類的本性之愛,不分宗教,同樣的,那樣的開闊、寬恤,不管過去怎麼樣,在佛法來說就是因緣。」上人期勉大家,那些不如意的都已經過去,只要心平氣和地迎接未來,福也會跟著時間不斷地接近。「所以我們要相知、相愛,彼此用愛心互相感恩。」

上人接著提到,雖然人世間災難偏多,有天災,也有人心的不調和;就像天氣有春、夏、秋、冬。「現在就如這個寒冬一樣,不過寒冬會過去,春陽會到來。」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